7月24日-7月29日,我参加了幸福进化俱乐部举办的“知识管理”训练营,感受良多,现一一道来。
我第一次听说“知识管理”这个名词,是在一次听线上分享会,讲如何检索到你需要的信息。最后老师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书名叫《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知识管理,这个词听着新鲜,如何管理知识呢?当时没有往细处琢磨。后来我一个劲地去学习“时间管理”去了,主要想解决自己事情多,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去年底参加了永澄老师和幸福进化俱乐部的“向组织揩油”活动,又相继听说了“目标管理”、“行动管理”的名词,今年,“情绪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说法也进入了我的视野。看来,“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啊,我原以为拍脑袋和靠意志力决定的事,背后都有科学的研究,不是一两句话分分钟就搞定的事。
那么什么是”知识管理“呢?根据我以前的理解,就是把知识分门别类地收集在笔记本或电脑上,按目录划分,需要时随时可以查看和调取出来,相当与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库和图书馆。
那么,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不是为了整理好自己的知识系统,帮助我们随时方便快捷地查找到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呢?永澄老师在一次分享会上给出了答案,他说:
”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输出。“
带着对这个命题的浓厚兴趣,我参加了”知识管理训练营“。通过完成5天一共5次作业,我有以下的感受:
1. 知识管理的流程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维模式。
五天作业分别涉及收集(文字和图片)、分类、整理、加工和后续行动等。这让我想到了GTD的流程也是和这个差不多。
首先是全收集,把能想到的,觉得有用的资料全部放入一个“收集箱”,往往我们做到这一步就停止了,收藏的微信文章好长时间顾不上看,躺在那睡大觉。
为了让收集来的资料发挥功效,必须定期进行处理和加工!例如,这个信息是否需要你行动?如果Yes, 那么是否两分钟内可以完成?Yes,就赶快做掉(如转发截图)。如果不需要行动,那就作为资料保存,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在一个具体分类的笔记本(组)。(注:这次活动采用印象笔记作为知识管理的工具)
在收集后的环节,就可以开始陆续给笔记分类和贴标签,根据自己的逻辑来,没有固定格式。印象笔记的搜索功能真的是很强大,通过搜索标签和关键词,就能快速找到我们想看的笔记,随时能便捷地调取出来。
后续行动是最后一步,也就是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和资料后,then?没有前几步我们就不会来到行动,后面可能是找时间做下来,阅读查找到文章和资料,思考,实践和应用。通过自己在实践中的应用,输出,写成文字。再到下一个循环,又从收集开始,以产出思想成果而结束。
其实,知识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是为了做保管仓库,永久地保存知识,如果某些知识已经被你给内化了,你完全可以把它从存储工具上删除。再去收集新的你需要的知识。在知识管理和输出的过程中,你的能力不断加强。
2. 有些技术问题需要通过不断操作来熟练,不会的新东西,先小步试错,先小范围试点。
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使用印象笔记,我原来存储资料都用为知笔记,印象笔记打动了我,于是我打算把资料搬家,把为知笔记上的信息全部转移到印象笔记上来。
通过咨询群里的小伙伴和印象笔记的客服,我尝试了他们提供的方法,试着将所有为知笔记上存储的微信文章导入印象笔记,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本为知笔记上的105篇文章,导入印象笔记竟然成了2000多份笔记,而且还在增加!最让我失望的是,导入的笔记绝大部分是乱码或表情符号,根本不能看。折腾了两天,客服说,为知笔记和印象笔记之间是不能互相兼容的。没办法,我最后只好放弃,改用了另外一个邮箱重新注册新帐号。
看来,对于不懂的东西,不要贸然大批量投入,要先小批量试试,所谓投石问路,否则就会摔得很惨。
3. 先完成再完美。先搭建初级知识架构,慢慢完善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我现在只在印象笔记上收集了16篇笔记,但流程都在5天时间里走了一遍,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感受。至于有的功能如剪藏和快捷方式,后面随着笔记越来越多,通过不断的操作会慢慢掌握那些工具的使用。小白刚刚起步,慢慢来,持续做!
活动中收获的经验
1. 为知笔记和印象笔记间不能打通,别乱来,浪费时间。两个笔记内容分别管理好了,以一个工具为主。
2. 大家一起学习,能量高涨,互相帮助,同侪力量强大!要主动提问,主动回答,与搭档多互动沟通,这样进步快!
3. 用什么工具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做事情的流程和思维方式。
4. 收集的知识要定期整理加工,知识必须用起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形成自己的观点,用文字输出,从而促进思维和理解力的提升。
活动前后最大的改变
活动前:只是一个劲地收集知识,把为知笔记当知识仓库,先把有用的东西收藏了再说,等某一天空闲了看,结果始终没看,因为不容易检索。
活动后:意识到以前之所以收集了信息不怎么查看,因为太多,无从搜索,只好一条条看文章标题,最后看的东西没有重点,不集中,没带着问题去找资料。以后要定期整理和加工笔记,通过目录和标签,有目的地搭建适合自己目标的初级知识体系。
活动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瞬间
第五天的作业谈到了“知识管理四问法”:what, why, where, then(do)。看了之后让我感觉这跟我正在学的GTD很相似,不论是什么事情,来到眼前,首先问:这是什么?再问:为何要做?为何要收集?接着问:放在哪?放在什么系统能够方便你检索,提示你?(不是放在大脑里,不靠大脑记忆东西!)最后问:下一步行动是什么?赶快做掉!或者延迟行动。
原来各个原理和方法之间是相通的,理解了一件事,其它领域的事也会理解得更透彻!
感谢的人
感谢永澄老师,感谢采懿,感谢药山老师,感谢幸福进化俱乐部的“知识管理训练营”项目团队,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的耐心解答和专业的回答。感谢我的搭档cherish Life,谢谢你让我学会了用印象笔记群聊,很高兴与你组成“知友队”。感谢自己,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每日任务,深刻探究知识管理的本质,积极地输出。
更好的建议
建议为了让小白减少试错的成本,少走弯路,要在活动开始前提醒大家,有哪些技术上的大坑勿入,如果想尝试新技术方法,先小范围尝试,如先试着从为知笔记导入一篇文章到印象笔记,看文字、图片和视频能否完整导入在一份笔记上。
下一次训练营,先做个友情提示:为知笔记与印象笔记之间的墙无法打通,自能各自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