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 袁大妞Beryl
导读篇:人格统一体
什么是人格统一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或教师应该如何去分析原因呢?
人格统一体
1. 概念
儿童的心理是一件奇妙的事情,无论接触到哪一个方面、哪一个点,它都引人入胜。或许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我们必须了解一个孩子的全部生活历史,才可以弄清楚他做的单一一件事情。这个孩子做的每件事情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一隐蔽的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的事情。这种现象我们名之为人格统一体。
2. 发展
人格统一体的发展就是把人的行动和表达协调成为一个单一的模式,这种发展从幼年就开始了。生活要求孩子以协调统一的方式对生活作出回应,而他应付处境的协调统一的方式,不但构成了这个孩子的性格,而且使他的行为个性化,使之有别于其他儿童的类似行为。
3. 地位——被忽视
人格统一体这一事实一般遭到众多心理学派的忽视,就算没有遭到忽视,它也不曾得到它应得的注意。事情的结果就是在心理学理论研究和病理学技术操作中,病人的某一个手势或者表情经常被单独挑出来研究,似乎它就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有时候,这种表情和手势被称为一种情结,其中的假设就是某一表情、动作可以从一个人的其它活动中单独分离。但这样的处理手法就等于从一整首乐曲中抽出一个单音,然后至其他的音不顾,单独琢磨这一个音的含意。这个不是妥当的做法。但不幸的是这种做法已经相当普遍。
4. 错误应用以及案例对比分析
个体心理学迫不得已,只能抵制这一普遍的谬误。这个谬误应用到孩子教育上面将为害更甚。在这一方面,这一谬误反映在对孩子的惩罚上面。
孩子如果做了招致惩罚的事情,那一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们会先考虑小孩留给人们的印象,但这通常对小孩弊大于利,因为如果这是小孩多次重犯的错误,教师或父母就会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把小孩视为屡教不改。当然,如果小孩行为一直良好,那他留给人们的整体印象使人们不那么严厉地追究他的错误。但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深入到孩子的人格的统一体,找出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而这点正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这种情形犹如试图明白从整部乐曲中抽取的几个单音。
内容选自《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