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年,我们读的那些书
麦家理想谷——看见理想书房的模样

麦家理想谷——看见理想书房的模样

作者: 宛耳 | 来源:发表于2016-08-01 14:41 被阅读0次

周六晚上百无聊赖,无意中刷周日想要去的书店,麦家理想谷赫然出现在手机推荐单列。临时起意去西溪创意产业园,安静淡雅的一角便是理想谷。

一下午,四本书,饕餮如饥,酣畅淋漓。

第一本,《斯通纳》 约翰 威廉斯. 著.  豆瓣8.8

读斯通纳可能是在读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自己。

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

的确,斯通纳这个人物,如果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你可能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做朋友。但作为一个审美对象,你可能会从他身上看出某些东西。一件看起来特别没有意义的事,做多了以后会自动生成意义。

“斯通纳还非常年轻的时候,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挺幸运的话,可能会找到入口的路径。成熟后,他又认为爱情是一种虚幻宗教的天堂,人们应该怀着有趣的怀疑态度凝视它,带着一种温柔、熟悉的轻蔑,一种难为情的怀旧感。如今,到了中年,他开始知道,爱情既不是一种优美状态,也非虚幻。他把爱情视为转化的人类行为,一种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一天接一天,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

第二本,《生活曾经这样》格雷厄姆·格林. 著.  豆瓣7.4

“一个作家的心里总有碎冰刺痛。”“全是生活里的经历罢了。”

“写作《生活曾经这样》……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精神分析。我走过了漫漫的时间长途,而我本人就是我笔下的一个人物。”

第三本,《墨菲定律》 阿瑟·布洛赫. 著.  豆瓣 6.6

有点类似段子手的抖机灵合集,但也有部分对。

“拖延是最致命的拒绝。

天才不遗传,愚蠢会遗传。

只要你仔细观察需要解决的问题,你就会发现自己也是一个问题。

可以让别人做的决定,不要自己做。

推论:没有人记得你应该未做的决定,每个人都记得你的错误决定。

傻瓜身居高位就像人置身山顶,他小看别人,别人也小看他。

一只表让人确定时间,两只表让时间无法确定。

走进水坑,才知道它有多深。

人们只会宽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去往某地总是比从那儿回来要花更多时间。

好忠告的唯一用处就是送给别人。它对自己从来没用。

在等级体系中,重要的信息只有一种,就是谁知道内幕。

沉默最难反驳。

成人是退化的儿童。

智者懂得什么时候不需要完美。”

第四本,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弗兰纳里·奥康纳. 著.  豆瓣8.4

如题

想读许久,昨天偶然遇见,心痒痒一下子看完,短篇,有几处描写较佳。

“朱利安举着报纸,退回到自己意识深处,他在那里面度过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那是一种精神泡沫,当他无力支撑自己继续成为周遭所发生事情的一部分时,只要身处泡沫之中,他就能找到自己。从那里,他能看到外面并作出评判,而在泡沫里面,他是安全的,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侵害。那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他觉得自己摆脱了周围人的愚昧的地方。他母亲从未进去过,但从那里面,他能非常清楚地看清她。”

朱利安背着手,跟在她后面。他觉得有必要通过解释她得到的这个教训,让它永远存在于她的脑海,不能让它就这样溜走。他也想让她明白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不要以为她只是一个高傲的黑女人,”他说。“她是不再接受你带着优越感的施舍的整个有色人种族。她就是你黑色的影子。她能喝你戴同样的帽子,而且毫无疑问,”他无缘无故地补充道(也许觉得这样很好玩),“帽子戴在她头上,比戴在你头上好看。这一切的含义是,”他说,“旧世界已经消失了,旧礼仪过时了,你的亲切屁都不值。”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书房大概就会是这样。

书店 一隅

惬意而美好的一下午。

满足感飙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家理想谷——看见理想书房的模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gx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