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面的内容实在会让很多人觉得被冒犯,如果阅读完毕你觉得受到了伤害,很好,我就是故意的,特意让你感受一下另外一个视角。不一定对,但是会有值得思考的部分。
首先呢,学习这个概念很广阔。可以是学习技能,也可以是明白新的知识。绝不仅仅是成绩单的数字那么简单。(笔者不赞同以分数论英雄的标准)所以在人的一生之中都需要学习。你可能想学习一种菜式,或者是一种泳姿,也可能你想冲分得学习游戏技巧,还有可能是你在看视频学化妆,广义来讲,都是在自主自愿地学习。这种在某一方面钻研的兴趣和能力大家都有,只是每个人的倾向不一定相同。
其次,关于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当年度文科考生十万位次400+、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小盆友,有一些感受要分享。
一是小时候不要过度教育。比如三五岁背诗认字啥的,不用强求,小盆友会背你就开心一下(反正也有可能忘记);不会背就算了,反正你小时候估计也不会。不理解的背诵就是家长拿来炫耀一下弥补自己内心空虚的,没的炫耀你就玩会手机吧,别找孩子麻烦。诗词或者古文的意义除了试卷上面的对勾及分数(功夫下到问题不大)之外,在于某一个场景里面的感叹和某一个处境里的劝慰。那种你千回百转不知道怎么描述,古人寥寥数语道尽你心或者疗愈你心的欣喜,足以对抗俗世诸多无奈,给你暂时或者长久的温暖。
二是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清醒!认知!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至少装一下吧!)。家长是最好的模板。以我举例,我爸是学霸不用说了,我麻麻一直觉得第一学历不好所以这么些年没有断过进修和考试。家里的氛围就是一起看书探讨啊、家长一直在备考啊,这样的环境和天天喝大酒、没事打打机的环境塑造的孩子是不可能一样的。
或者你可以曲线救国,向孩子解释一下你的学识是有限的,在学习上要靠他自己了。你会予以环境(安静整洁无打扰)及经济(专项及兴趣辅导)的支持。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被应试教育拍死过,就别特么去辅导学习了。谢谢!多挣钱、或者自己少花钱,在需要时候请辅导老师就可以了。在暴怒的家长面前,孩子90%的精力用以害怕了,还学啥学。如果这个家长还不聪明,你说说吓不吓人。作题在精不在多,某一类型学会了就不用题海战术了。过度耗费精力不利于长线发展。高考不是一切,在此之前的某一次成绩也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
还有就是关于学习自主性,家长操心一切,孩子自然马虎邋遢记不住事情(因为他要配合你的演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责任范围。偶尔出错没什么,做错好过什么也不做。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需要讲明白(与小盆友的梦想和兴趣相关联)。以及,当被要求做原本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人反而会有一种无奈的屈辱感。不要因为和学习相关的细碎小事念叨,不要让他因为讨厌你的一些做法而讨厌学习,不要让他觉得你只爱学习好的他,而不爱他本身。
然后就是,一段很不好听的话。时代进步,下一代必然被上一代看不惯。代代相同的话,我们可能还在大清(特别提示:此处不是反讽)。有时候,经验没有任何意义。生产方式变化、经济增长点变化、新兴产业也迅速变化着,与之相对应的观念也在拓展和改变。多少年前的老黄历请您收一收吧~
请各位朋友睁眼看看世界:
不以自己的交际圈和人生经验为绝对权威,以更加开放和思考的心态面对生活。别给我说从古至今。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就说过,从来如此,便对么?!别不请自来地给别人当人生导师,不管这个人是谁。非求助,不指导。天下太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