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妈一进门,就从包里神秘兮兮掏出一个黑塑料袋。我一阵激动,以为要把传家宝赐予我,特地洗干净手迎接。
掂了掂分量,很轻!不似稀有金属或玉石。字画?也不像啊!
待我妈喜滋滋的将宝物呈现在我面前,瞬间石化。
是一个被画花的大馍!
红绿油彩很喜感,一看便知是迷信思想的产物。
“吃上就能变出个二胎?”
一语戳穿,我妈讪讪一笑:“这是我拖着老寒腿爬过两座大山才求得的。”
继而又一脸虔诚:“都说这个好灵验的!”
“我不吃!都说一百遍了,我有鱼儿一个就够了!”
我妈一看我坚决抵制,立马换了策略:“生和升同音,不生孩子,升事业!再说,那是我花了好几百块才'请'到的!”
真是我亲娘,节衣缩食一辈子,60岁以前,两公里之内都不舍得坐公交,却在为我求子的道路上挥金如土。
如果我不吃下去,我的母亲大人一定会寝食难安。
“妈,这干馒头怎么咽得下去,给我来盘拍黄瓜呗!”
“说什么呐?给我闭嘴,这不叫馒头,叫...”
“什么?”我满脸期待。
“哎呀,你就别问了!”
“神赐予的不都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吗?”
“哪那么多废话!快吃!还有,不能与其他同食,明天早晨太阳升起之前不准再吃别的东西!”
此刻,我又觉得面前这个人是假妈,因为现在是上午10:00。
为了让我要二胎,我妈可真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已经到了失眠、厌食的程度。
我说带娃太累,她说她会帮忙;我给她算经济账,养两个娃影响生活质量,她说有了儿子以后,鱼爹会更有奋斗的动力;我提出分身乏术,没法在周末送两个孩子上兴趣班,她说可以让我爸考个驾照,事实上,我爸已63周岁,还患有脑梗;她甚至对我的鱼儿下手,让鱼儿觉得没有弟弟就是残缺的人生!
总之,我娘的生活就一个目标,让我生个儿子,并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02
无论我怎样苦口婆心,我那一根筋的娘,永远不明白二胎好比吃榴莲,有人终生未曾尝过,不觉遗憾,而有人明知味道怪异,但甘之如饴。
于我而言,二胎绝不是刚需。

(一)关于陪伴
好多同事在政策放宽之后要了老二,儿女双全迎来幸福美满,俩姑娘或儿子也不错,玩儿起来更嗨。
大家都说,幸福的标配就是一家四口。
对于此结论,我选择笑而不语。
什么是陪伴?一起搭积木或是过家家?
我的女儿没有兄弟姐妹,但她从不缺乏一起玩耍的同伴,每天幼儿园放学之后,我都带她在小区里找她的好朋友玩耍,直到暮色渐浓,才恋恋不舍与小伙伴道别。
如果你要说俩孩子的话,回家可以继续未完成的游戏。
可我并不觉得一个孩子的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是好事,她回家与书香为伴,绘本,画画,听英语,独处的时光也很美妙。
一个人这一生,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最久,适度的寂寞和孤独有助于孩子在成年后适应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二)关于分享
独生子身上有很多负面标签,傲娇、矫情、自私、任性、不懂得分享。
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纵观身边非独生子家庭,比如俩娃,有很多会是以下情况,一个孝顺、懂事、勤奋、上进,学业有成,事业也不错,而另一个厌学、贪婪,好吃懒坐,小时惹是生非,长大不能在父母床前尽孝。
所以,孩子的性格,修养,以及他愿不愿意与人分享,一则是与生俱来的,二则在于后天家长的引导。
我曾亲眼见过一个奶奶,带着双胞胎在小区玩儿变形金刚,大小一共有七八个。待到其他小孩儿聚拢过来的时候,她边以极快的速度收变形金刚边命令孙子把贴纸分给小朋友。当孙子们表示不愿意时,她便教育那俩孩子要懂得分享。
(三)关于时间
我们来世间走一遭,即使能活到一百岁,也只有三万多天。
有限的时间之内有好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学习,工作,爱好,旅行,聚会...
我们老说拼父母,说白了拼的是时间,娃一周岁之前,陪伴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一周至三周,习惯形成期,更得亲力亲为;上幼儿园之后,开始上各种兴趣班,乐高、逻辑思维、绘画、音乐启蒙等等,名目繁多,眼花缭乱;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关键期,更离不开父母的抚育。
二胎?我真心疲于应对。
如果你跟我讲,某某一人独自带大三个儿子,都毕业于世界名校,那我只好问你了,除了新闻,身边有几个这样的家庭?
所以,我只能说,我,是普通人。竭我所能,给与鱼儿陪伴之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给二宝了。
(四)关于经济压力
现在拉扯孩子不同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分为有钱人和普通人,没有中产这一说。
大多数人同我一样,水果等着父母单位分,好看衣服很稀缺,没有兴趣班和一对一辅导。
所以,我们比拼的是努力和天分。
可现在,时代不同了,父母决定孩子的起点,学区房,纯正血统的外教,还有游历大好河川的眼界。
大内蒙中产的收入是多少,各说纷云,但我笃定的认为我家还没达到。
如果我不要二胎,未来鱼儿想留学海外,我或许还能把学区房卖了,让她选择应试教育之外的另一条路。可如果俩孩子,就不敢想了。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帖子,自从要了二胎,都不敢去吃味千拉面了,因为即使不要小菜和饮料,35块一碗的面也得花掉120块,而且老大还吃不饱。
(五)关于老年生活
姨妈作为我妈的'帮凶',数次教育我,子多福多。并且以她为例,手术床前,儿女各尽其责,把她照顾的很好。
而我要说,我努力赚钱不为生儿子娶媳妇,而是为了以后进条件好的养老院,女儿只需要在她有空的时候来看看我就可以。我的日常有专业的医生团队,高级护工,资深的心理咨询师陪伴。
并且,我会把年轻时没时间把玩的爱好重新捡回来,唱歌、下棋、学习茶道,有趣的事情太多了,我哪有空体会老年人的孤独与悲凉。
我不会睁着混浊的老眼,望眼欲穿的等着儿女回家看望我,他们没空看我就会被指责不孝。
同时,我还会坚持锻炼身体,尽可能学习养生保健,争取晚年身体硬朗。
(六)保持学习的习惯
上周六,跟着闺蜜去探望她的爷爷,85岁高龄。会发朋友圈,会用支付宝转账,甚至了解抖音和共享单车。
每天早晨听新闻,并会随性写几句评论,中美贸易战,朝韩会晤,教育改革...分析各中厉害头头是道,同时很清晰的剖析出国内外时事与我们普通老百姓何干。
儿孙们都爱往老爷子那儿跑,不但以高屋建瓴的决策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还能对夫妻吵架,邻里纠纷提出中肯并极具效力的建议。
一个爱学习的老人,自带光芒,怡然自得,定不会遭晚辈嫌弃。
(七)关于性别
农业社会重男轻女是因为家里有好多体力活,如果没有男丁,生产力就会很低,会受穷!
二则是因为妇女的社会地位低,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回趟娘家还得得到婆家的允许,更别提给父母养老送终了。
所以,女儿被视作'外人'。
如今,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已经不只是半边天了,赚钱,育儿,操持家务,最好还得有辅佐夫君飞黄腾达的功力。
所以,她不必看着婆家的脸色过日子了,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社会丈母娘住女儿家多过婆婆住儿子家的原因之一。
所以男孩儿或女孩儿,之于父母,都一样。
03
人的一生有千万种选择,而每一种选择都决定后面的路要怎样走。
有人靠'多子'温柔岁月,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孩子越多,生活越有奔头。而有的人只愿携一个孩子看海、踏雪、赏月光。
于我而言,即使多子,也不能拓宽我生命的宽度。
人世间的美好,生命的意义,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靠我自己的经历,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去体味。
END
(深夜更文,容颜易老,期待您留赞鼓励)
欢迎大家围观其他文章:《中年特征,你占几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