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坐上高铁,有了成块的时间写作。我的大脑已经被雕琢成根据行程自动调整状态的模式,昨天是一场准备了很久的教育主题闭门会,从5点到午夜七个小时,信息集中密集的涌进大脑,返回宾馆也还处于激荡沉淀状态,泡在浴缸中冥想了很久才算是吸纳完全平复下来。于我而言,高质量的信息就是能有极致的快乐。
参会人员都是在教育领域和投资领域赫赫有名的人士,我发现都是清一色的名校出身,我是唯一的例外,在教育专场的氛围中感触尤其深刻,我要不是孜孜以求不断进化,是根本没机会拥有如今的资源。名校就是一个高质量信息的系统,老师同学共同参与构建,批量的制造社会各领域精英,我能成为漏网之鱼,完全就是借助国家发展红利以及运气,以后低垂的果实摘完,进阶的机会会越来越稀少,所以和谁在一起会非常重要。
野蛮成长、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资源、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成为结构洞,人人都渴望成长、变的更好,找价值相同、技能互补的战友一起共事就是最快速、高效的途径。
我个人最常用的方法是:评估某个项目的可行性,列出成功必需条件,然后仔细分析手里的人脉圈,寻找满足条件的朋友,真诚相邀、一起共事,利润平摊,通过共事大家都会有深入的了解,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大家的关系就非常牢固,而且会奠定更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这种情况下,做成当然好,要是做不成不会影响关系吗?
这个问题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资金或是技能不足,还没到了看重机会人脉高于那点投入的程度,这样的话是需要继续积累打磨的;二是胸襟眼界魄力不足,这种干脆就不考虑作为合作人选的。
我到目前为止就靠这招黑客术打造牢不可破的朋友圈,成功居多,即便是不成也会是在相互安慰鼓励中感情越来越深厚,之后随便一个投资就有可能赚回更多。
所以在到了看重机会人脉高于资金投入的地步,最可以落在实地且高效的方法论就是:通过一起共事获取战利品、赚取利润!
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共赢,那么不妨利用诚意、心思、知识来最大限度彰显自己价值。
比方此前提过的关注、支持、了解、点赞都是很必要的展示诚意的方式,从不留言、也不点赞,也没什么交集,直接上来就有所求的人,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想想也是,如果对方对谁都一视同仁,持久的投入就会导致心里不平衡?!
与人相交,姑苏慕容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最符合人性,是典型的的关系黑客术。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谁对我们好我们对谁好;谁对我们不好,相忘于江湖最好;谁要犯我们拉黑删除就是。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花在爱我们的亲友身上,就是这样。
人是群体动物,生来就带有社会角色,为人子女、为人伴侣、为人父母、为人亲友等注定了多重社会关系,由内而外天性都有“爱我所爱”的情感,想要与某人产生链接,如果没有直接的突破,不妨从身边人开始。
比如从子女教育开始一个话题就特别容易找到切入点,为人父母以后思维、生活重心都会大变,所以同样的父母们总是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怎么完成初为父母的经历,怎么奋战在看护小儿的第一线,回忆那段睡不好觉的过往总是能瞬间拉近父母们的距离,有了初始的深入交流,后续就会有很多机会。
自身价值暂时无法让对方变的更好,可以满足所有人都有的爱护身边人的心理,进而有进一步接触链接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某些职业天生就是社会结构洞的原因,比如医生、老师、律师、警察等等,底层原理是一样的,让自己处在社会的关键节点上。
人都有极强烈的精神情感诉求,所以凡是跟精神兴趣相关的知识都有可能大派用场,心理学、冥想、哲学、艺术等情感方面,其他书法、绘画、音乐、茶道等精神食粮的兴趣知识不止对自身大有裨益,更是社交利器。
只要是人,肯定有需求,再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需求都脱不了根源的这几项,只要用心,戮力精进、打磨自身,总有彰显价值的时刻,根本不存在怀才不遇这回事,所谓的生不逢时,不过就是一帮以自己为中心的蠢货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