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是曹林老师的一部著作。曹林老师是何许人物呢,著名时评作家,专门写新闻短评,还是中国著名的教授,游走于各个大学讲授时评写作,出书多本,在新闻界是数一数二的翘楚。这本书是他在北大进行授课后的著作,收录的全是北大学生写的时评,也有他对北大前后变化的感慨。
曹林老师的新闻时评课在北大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老师严格,作业多,还需要高质量完成作业,最后老师给出的分数还不高,这对于北大有些为了修绩点,拿高学分的学生来说,他们是不愿意选择曹老师的这门课程。原来北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上大学之后,也是为了保研,出国,找好工作而走捷径,他们也会选择可以逃课旷课的课程,作业水,老师也水,分数也水的课程,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履历一个漂亮美丽的答卷。
这本书给我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大,就算是文科顶尖学府,里面的学生依然还是会有世俗的想法,还是会为了老师的课程讨论得如此激烈。他们也是在大学为了修满一个漂亮的成绩表,也要努力修双学位,不过多半都是修高薪的经济学双学位。也是选择水课,逃课打游戏睡懒觉也是部分北大学生的常态,他们也和我们平常学校的学生一样,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怎么说呢,内心还是有点幸灾乐祸,觉得原来北大学生也不是我想象般的积极上进努力。但是不可否认肯定大多数学生还是很爱学习,很有自己的追求,我们不能否认有少部分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而在别的地方,我们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这些学生还是会有拖延症,会截止到最后几天才交作业,还是会随便应付老师,不过人家都会在最后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很多老师的考试也是真材实料,期中作业也是实打实的写论文。与其幸灾乐祸北大的负面,还不如专注于北大的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在我们的认知里,北大应该是聚集全国文科最好资源,去往这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各个学校的状元,人家会为了自己想要的努力。往往在高考中胜出的人,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要么就是在衡水,毛坦厂中学经过三年的高压学习方式,要么就是从小养成优越的学习习惯,看遍很多名家经典,出国旅游,见识多,父母良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关键是人家从小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是枯燥的事情,人家能够静下心,耐心的坐住冷板凳。这是我对北大学生最大的感悟,当然也有北大毕业之后卖猪肉的陆步轩,人家算是北大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是人家就算卖猪肉了,也赚了大把资金,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卖猪肉并不丢脸,北大毕业也照样可以,只是每个人的选择和志向不同,我们无需指责和看笑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