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梨
近日,湖南卫视新上线了一档明星生活真人秀节目《我家那闺女》,这档节目通过爸爸观看女儿独居生活的视频,来讲述独居女艺人的日常生活。
其中,身为明星嘉宾的吴昕,在节目中的表现又双叒叕登顶热搜了,成功将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节目中,吴昕谈到自己对感情状态和工作感到焦虑和恐慌,情难禁处几度落泪。她坦言:最怕听到网友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么多年一点没有长进”,提到精心准备的跨年节目被砍,崩溃道:“为什么别人都不拿,只拿你的呢,你就是最差的那个,打击是致命的”。
部分网友看了节目后,对吴昕表示同情和理解,也有部分网友声称并不买账,吐槽吴昕“别卖惨了!”、“又在炒作!”、“这么多年没长进就没想过自己的原因吗!”。
同时也有人开始产生疑问:明星那么有钱,他们也会焦虑?他们在焦虑什么?
1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当某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很明显,身为悲观主义的吴昕,她的焦虑来自于自我实现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她迫切需要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来实现自我价值。
明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
而吴昕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射了当下女性的焦虑心理。
浏览网红光鲜亮丽的生活时,巨大的贫富差距会令我们焦虑;
看到情侣出双入对步入教堂,自己的爱情遥遥无期会令我们焦虑;
身边同事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自己的年龄变大却依然一事无成会令我们焦虑;
……
焦虑情绪,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研究如何远离焦虑、避免恐慌。
焦虑,成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课题。
2
曾经,我也是焦虑的重症患者。
焦虑对我的影响,就是造成了严重的拖延症。
在大学期间,期末考试周一到来,我便开始焦虑:
离考试还有七天,不急,到时再复习一定还来得及;
离考试还有五天,没关系,到时抓紧时间全补上就好了;
离考试还有三天,不慌,剩下三天我只要通宵复习一定追的上;
离考试还有一天,天哪!谁来救救我,现在复习还来得及吗……
于是周而复始,越焦虑越拖延,一旦产生焦虑情绪,便会为了驱除焦虑,转而寻找其他刺激来麻痹自己,比比如刷微博、逛知乎、看淘宝……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焦虑本身已经消耗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等到真的行动开始解决问题时,我们早已疲惫不堪、劳心伤神,于是愈发焦虑,愈发恐慌。
在《焦虑的心理》一书中,作者陈东城提到,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六种:压力感、认同危机、身份焦虑、失败恐惧、完美主义、自我贬低。
现代人的焦虑大多是来自于生活节奏过快。
如今周边的诱惑太多,每个人都想过上富足优裕的生活。
而我们自身的实力和才华又不足以撑起我们的欲望。
简言之,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做什么都很焦虑,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当焦虑放大了我们某种负面情绪,随之而来的便是强烈的挫败感和绝望感。
3
焦虑这么可怕,难道我们真的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虽然人人都把焦虑比作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但焦虑也并非全是坏处。
在今年浙江卫视的思想跨年上,马薇薇和黄执中在节目上讨论了一个辩题,辩题的题目叫:
现代人的焦虑是不是多余的?
马薇薇的辩论相当动人,黄执中的辩论也令人眼前一亮:
所谓的焦虑,它是期待跟希望的一种展现形式而已,最容易有焦虑的年代,就是最容易有期待跟希望的年代。我们不太可能,你要一个人抱着期待跟希望,而只割去焦虑,就像是你不太可能要求一个硬币只要有正面,而切掉它的反面是一样的道理。
焦虑伴随着现代化建设而来,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焦虑。
有的人,能够正确利用焦虑,化压力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奋斗、脚踏实地,争取想要的生活。
而有的人,沉溺于焦虑情绪中而不可自拔,自甘堕落,逃避现实,妄想天上会掉馅饼。
在《焦虑心理学》中,作者也提到: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焦虑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可以提醒人周边潜在的危险,是我们对周围环境作出的恰当的反应。
这证明,焦虑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与焦虑正常相处。
4
如今,焦虑成了知识经济的商业卖点。
只要打造个人品牌、利用IP影响力,“贩卖焦虑”就可以让人赚得盆满钵满。
层出不穷、翻腾出新的知识付费项目早已叫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商家放大并妖魔化焦虑的负面作用,营造”不消费便会损失一百万“的错觉,使人人都有危机感,于是大多数人争先恐后盲目报班。
有的人,因此而交了智商税,追悔莫及;有的人,获得了技能提升,拓宽了视野。
说白了,大多数的焦虑都来自于内心的不平静。
外面世界纷杂繁多的诱惑常常令我们的内心蠢蠢欲动,惶惶不可终日。人与人之前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在此影响下,每个人都把一夜暴富当做唯一的人生目标。
普通人不再甘于平庸,为了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一昧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妄想一蹴而就。
可是现实往往残酷无情,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杨绛先生的经典名言一再提醒我们: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焦虑由于想太多而产生,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行动和保持专注。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焦虑,那便是我们内心强大的一天。
作者:阿梨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不冷星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