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35
张爱敏

【新父母晨诵】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全集卷7,87)
萤火虫微语主持:朱永新
陶行知对儿童的创造力非常赞赏。他一直认为,“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所以,应该让儿童大胆地去“创造、建设、生长”,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继承、享福、做少爷”。所以,在他的学校里,儿童就是主人,学生就是先生:“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的确,儿童的潜力是无限的。儿童的创造力是惊人的。我们如果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如果“小看”了孩子,他们就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成长。那么,你就是比小孩子还要小的人!
【我的微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早上好啊!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先生这声跨越时空的棒喝,如惊雷般在当代教育上空炸响。当我们的课堂仍在用标准答案修剪思维的枝桠,当我们的家庭仍在用过度保护编织成长的茧房,这位教育先驱的儿童观,恰似暗夜中的萤火虫,为教育者指明前行的方向。
一、破茧:挣脱"小"的思维枷锁
"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的宣言,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彻底颠覆。在陶行知眼中,儿童不是等待填写的白纸,而是自带光芒的星辰。就像他诗中"七十二行皆先生"的奇妙场景,当教育者放下"教"的傲慢,孩子们自主探索、相互启发的创造力便会自然流淌。在南京晓庄师范的田野间,孩子们用泥巴搭建几何模型,用树叶编写自然笔记,这种"做中学"的智慧,正是对"小看孩子"最有力的反驳。
二、重构:搭建平等的教育生态
"大孩自动教小孩"的校园图景,勾勒出教育民主化的理想范式。在重庆育才学校,年长的学生化身"小先生",将识字算术教给更小的同伴,知识的传递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生命的彼此照亮。这种打破年龄界限、消弭师生鸿沟的教育实践,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网络的节点,在相互激发中实现共同成长。当教育空间真正成为儿童的"创造工坊",知识的火花便会在碰撞中迸发。
三、生长:守护创造的星火之光
陶行知笔下的"萤火虫"意象,恰是儿童创造力的绝妙隐喻。这些微弱却倔强的光芒,需要教育者以敬畏之心守护。在温州实验小学的"项目式学习"中,五年级学生自主设计校园雨水回收系统,从测量计算到工程实施,展现出惊人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印证了陶行知的洞见:当我们给予信任的土壤、自由的空气,儿童的创造力就会像春天的竹笋般破土而出。
在这个创新驱动的时代,重读陶行知的儿童观愈发彰显其前瞻性。教育不是修剪盆景的艺术,而是培育森林的智慧。当我们不再用"小"的标尺丈量儿童,当每个教育者都学会蹲下身子仰望这些"小先生",教育的星空必将被千万萤火点亮。这或许就是陶行知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真正的教育革命,始于对儿童创造力的虔诚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