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部新的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起来挺不错的,至少预告片引发了不少讨论。
从这部剧的预告片不难看出,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短剧,短剧所设定的背景倒有点像《黑镜》,从一些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技术中窥见人性(那么这里就是教育)的一角。
预告片中蛮多都是父母的重压下,孩子的反抗和心声。但令我疑惑的是,至少在我这个年龄,这个阶段,我发现我看到的想到的大多都是我自己,而不是父母。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想要摆脱约束,我们自己其实对父母的要求其实还蛮多的。我们家长会主题《可以不完美》,希望爸爸妈妈能少一点压力,多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我平常和父亲聊天,也不时透露出希望管束不要那么多的信号等等
这当然没有问题,人当然要独立,但我也发现自己想父母的方面其实很少。
我一直以来对老爸心里的态度蛮多是莎翁笔下《李尔王》二女儿对父亲的态度——“我对你的爱不多也不少”。
但是现在反思“不多”倒是容易实现,但“不少”我又有没有实现?
子女在自己人格独立的情况下,她对父母的爱不少的范围在哪?我们对于父母我们爱的下限是什么,我们的义务是什么?
这反倒变成我们很少思考的。
2

回到这部剧,我现在只看了前两集《妈妈的遥控器》
主角是纪培伟,他身在一个单亲家庭,家中只有母亲。
他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他很喜欢画画,但纪妈妈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而且纪妈妈是典型的虎妈。
纪培伟的成绩直接关系到母亲能否让他和同学一起去毕业旅行,因此他伪造了自己的成绩单。
但他不知道的是,母亲已经发现。
第二天起床,包括之后一切的迹象,同一个出租车司机,同一时间飞来的篮球,同学聊同样的话题,让他发现,这好像早已经历过。他依然伪造成绩。
第三天纪培伟发现情况还是如此。
他的老师发现了他闷闷不乐,也知道他母亲取消了他的毕业旅行,反而补习。他便上前询问他的感受。了解到母亲的严格要求后,老师决定去劝母亲。
其中有句话印象还蛮深刻的,就是老师劝母亲毕业旅行只有这一次很珍贵,而且只有三天不会耽误学习的。
母亲立刻反应
“你能对此负责吗?”
“你只是他的国中老师,我是他妈妈,你当然觉得没问题,但我要对他负责,我是他妈妈。”
晚上纪培伟第三次递交伪造的成绩单,母亲很生气:我已经给你三次机会了,我再给你最后一次。
说完便掏出一个遥控器,摁下返回键。
时间再次回到那天清晨。
3

之后的故事便比较简单。
一旦母亲发现纪培伟有什么不符合自己心意,没有按照自己要求好好用功读书的时候,母亲都会按下返回键,让时间回到她想要的时候。
按照母亲的说法,如果说你基础比较差,那学十遍总该会了吧,十遍不行就十五遍,这时候人家才学一遍。
纪培伟瞒着母亲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岚(一个喜欢绘画的,很自由的女孩),但母上觉得小小年纪就染发肯定不是什么好女孩,时间回到他们相识之前,一切美好清零。
重复,重复,再重复,只有努力学习,考上个好大学,不让母亲失望。
4

纪培伟当然也有反抗。
在初恋清零时他跑到岚家楼下,但没有人认识他,就连岚也是,因为在这条时间线上他们从未开始。
他在楼下大喊“我是纪培伟”哭着喊,一遍又一遍的喊,仿佛在告诉这个世界他的身份,又好像只剩下这种想法“我是纪培伟”
他也自杀。
然后了?重复。
最后他问妈妈“你还要我死多少次?”
“你还要我死多少次?”
5
镜头拉远,纪培伟长大了。
现在他是个世俗意义的成功人士。
是啊,成功人士。
6

我一直想把这种罪责怪在纪妈妈身上。
因为她控制欲太强了,也许是因为婚姻生活的失败,纪培伟成了她唯一的一个亲人,所以她把所有的心血都花在纪培伟身上。
她给纪培伟报昂贵的私立学校班,补习班。她还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使用这个遥控器(也就是剧中时间倒流那个,虽然是一个巨大的bug)希望借此能让孩子远离“奇怪的”女孩,远离画画的“不务正业”,回到努力读书的“正轨”。
她一直秉持着一种理念——
“我是为你好”
“也许现在你会恨我,但是以后你会感谢我”
也许也是遥控器惹的祸,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权力去干涉,特别是自己孩子的人生的时候,便会越来越放肆,对那个人行为的约束便越来越强。
7

但是真的这样吗?
剧情还没有走完。
后来母亲又让他和另一个女孩相亲,这个女孩其实她已经订婚,父母也都知道但是不承认而已。
女孩第一次把她的女朋友带回家的时候,父母便表示不同意,还差点立刻登报纸帮她找男友。
但女孩呢?
在第二天早上就搭着最早的一班飞机回纽约然后订婚。
纪培伟很惊讶,也很怅然“你很勇敢”
“生命是我们自己的,它长什么样子,都由我们自己决定,为自己的不勇敢找借口”女孩嘟了嘟嘴“我办不到”。
8

这时候我才突然觉得,母亲有错,遥控器的客观也有错,但她们都不重要,真正要为你负责的不是你的老师,当然也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自己。
也许一开始在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我们的人生遥控器暂时寄存父母手中。我们无法自己判断是非,我们不能解决衣饱,我们需要父母帮助我们做决定。
但是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也应当逐渐夺回自己的人生遥控器。
也许这时候父母会有所留恋,不肯放手,但这不是你就此放弃的理由,你不能懦弱,你不能在你晚年的时候碌碌无为,才突然间说,都怪我爸妈,都是他们做的决定。
不,这很可笑,也很荒谬,这样的结局毫无意义。
9
《无限歌谣季》里张绍刚和毛不易写的一首歌《等自己》我特别喜欢,这是一个父子对话的歌曲。

喜欢是因为张绍刚,第一次从一个父亲口中听到他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反叛”,勇敢接纳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并鼓励他反叛。
喜欢也是因为毛不易,他说“我的人生不需要拓你的模板”
10

也许父母对我们有诸多期待,诸多要求。
但旁人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算的上的“建议”,真正的执行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人生的遥控器本就应当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自己所做的,是成是败,是悲是喜,都无所谓遗憾,因为我是我的,我不需要拓你的模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