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你是校长,你会考虑在招生上与机构合作么?

如果你是校长,你会考虑在招生上与机构合作么?

作者: 老胡侃升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09:15 被阅读0次

欢迎加入老胡侃升学微信群

长按二维码加老胡助理微信拉群

老胡2020小升初群

老胡2021小升初群

老胡2022小升初群(新)

老胡小低年级群

老胡2020中考群

老胡2021中考群

老胡2022中考群

上面7种年级群只需加入一个即可


每年的小升初和中考,家长都有一个痛点:猜猜目标学校到底有没有跟机构合作,跟哪些机构合作。

 

这年头,为了给孩子争取多一点接触学校的机会,而报读不同机构的家长,不占少数;另一方面,打着学校合作名义去给自己圈学生资源的不靠谱机构,屡见不鲜。

 

学校和机构的那些事,每年都会让家长万分焦虑。

 

到底学校跟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不妨从学校的角度,思考一下在招生方面,与机构合作的问题。

 

这样一来,也许道理会更加明白。

 

有没有需要跟机构合作?


当然有!

 

从资源合作看

不少机构有在线辅导、双师课堂、大数据平台;也会有专门研发产品、教材、教育政策的部门。机构的资源和技术,是不少学校缺乏的。


如果能够引进相关的资源和技术,对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资源合作上看,学校和机构的合作,存在可能。

 

 

从招生需求看

高梯度的学校,想要尽量多的尖子生。但尖子生数量本来就不多,所以高梯度学校之间通过喝茶、签约去争夺的信息,每年都可以听到;


中梯度的学校,有不少游离意向的生源。如果学校不主动出击,就容易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


低梯度的学校,想招满学生都不太容易,强烈需要不断地接触生源,在多个渠道里刷存在感。

 

从招生需求看,当下的大环境,无论是哪个梯度的学校,都存在较强烈的生源竞争关系。


而机构里有不少优质的生源,刚好跟学校的刚需吻合。这样一来,合作便成为可能。


❖ 总结

 

客观地来说,任何行业都不可以脱离市场规律地运作。因此,学校本来就有需求跟机构合作。



跟什么机构合作?


既然招生需求这么强烈,与机构合作也是有客观的条件基础。


那要跟什么机构合作?

 

市场上的机构,从规模上看,有大有小。如果招生上合作,要考虑它们的活动运营商潜在的问题。

 

大机构

合作上的优势:

市场上校区布局点多,生源基数庞大。


这些机构里,有大量学校最想要的生源,并且可以针对学校需求,做到较细致的分层匹配。


合作上的劣势:

一旦跟这类机构合作,无论是怎样的合作形式,都容易被广泛地讨论。讨论多了,容易被盯上出问题。


另外,大机构合作形式的灵活度也相对较低,各种事项“走流程”也会比较慢。从敲定合作形式到最后落实行动,想要速战速决,不容易。

 

小机构

合作上的优势:

灵活度大,“走流程”快,适合做速战速决的合作。


合作上的劣势:

知名度低,组织活动时,容易被怀疑真实性;


同时,机构本身固有生源总量较少,要提供足够多的学校需求的生源,难度较大。


总结


跟大机构或小机构谈合作,都有不同方面的优劣。


要具体跟怎样的机构合作,取决于学校的生源需求。


(举例)小机构跟招生量较大的一线民校谈合作:基于小机构合作上的劣势;同时这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有不少主动投资料的自来粉,它们跟小机构合作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不等于完全没可能)。


跟多少个机构合作?


决定了合作的机构之后,那合作机构的数量怎么定?


思考下面的问题: 


仅仅与一个机构合作?

优势是合作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都是单线对接,管理和沟通相对容易。


但也有不少劣势。机构一旦在合作上有任何的疏漏,学校的生源便有可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机构合作的持续性也是一个问题:今年的合作是这样的套路,明年如果要用相同的套路,会很困难——民间舆论高度的聚焦,会成为再次合作的障碍点。

 

多个机构合作?


优势是一条线上的合作受限,另外的一条线还不会受影响。


劣势也是会有的。多个机构合作,民间会讨论不同机构合作形式的区别。讨论的风向是不可控的,如果中间有机构的流程出了问题,或许会增加对学校的负面评价。

 

❖ 总结

要跟多少个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思考。


但是,有一个方向是统一的:学校不会拒绝送上门的优质资源。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学校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构,有不同类型的合作方式:大机构有大机构的合作方式,小机构有小机构的合作方式。


怎样合作?


做了以上的思考,最后也就要考虑合作形式的问题。

 

和机构合作的形式,有不同的深度。 

浅层合作:名校行、机构宣讲

这种合作,优势是对机构和学校来说,踩线的风险较低,好操作;


劣势是,每次活动可能容纳的生源人数有限,部分活动的参与生源,并不一定是匹配学校需求的。

 

较深层合作:学生推优

这种合作形式,不少学校和机构都乐意采用。


于学校而言,跟机构说清楚希望接触的生源梯度,等着机构向自己递交搜集回来的名单即可;于机构而言,可以通过做一场规模较大的活动,把参加活动的学生,按照梯度区分,同时对接多所不同梯度的学校,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活动组织形式,完全可以机构自定,规避风险相对容易。


唯一较明显的缺陷,便是推优学生的针对性的问题。一般地,对于中低梯度的学校而言,即使是推优,还是避免不了当中有较多的游离意向生源。 


深度合作:你懂的

优势是,合作活动对应的生源非常具有针对性。


劣势是,风险高,依赖江湖天气情况。

 

❖ 总结

学校具体倾向于怎样的合作形式,也许每年都不同,很可能要根据以往的合作形式对应的效果、今年江湖天气情况、竞争对手的行动情况,去做今年的决策
  换位思考,我们不难想到,一旦合作,会围绕这些大原则进行:  
迅速高效:战线越长,风险越大。 去商业化:合作过程中,不少机构都会对外说一定要绑定报班才有机会。但这种操作方式,比较容易损害学校名誉。当学校占据获取生源信息的主动地位时,这种合作,也许就会没有下一次了。 转化率导向:如果合作活动带过来的生源,转化率不高,也许需要思考另外的合作形式。
总之,学校偏向于自己能主动高效接触生源的形式。

看完这篇,想跟大家说的,是正确看待学校与机构之间合作的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而言,要不要跟机构合作,怎样跟机构合作,其实都是很纠结的事情。在招生方面,校方的焦虑,一点也不比家长们小。

 

所以,有机会参与机构的活动,不妨参与,也许后面有惊喜。(提醒大家,多了解民间信息,尽量认清楚靠谱的机构就好)

 

当然,最省心的,就是自己向学校提交情书,填学校官方的意向登记表咯。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是校长,你会考虑在招生上与机构合作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nkp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