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半左右起床,稍作整理后跑步一小时,冬天室内,夏天室外,天气不佳室内,天气晴好室外。边跑步,边听英语,从一开始的只听单词,听对话,到听短文,再到听新闻听歌,到现在听喜欢的英文小说,一点一点的把大学毕业后就丢了的英语捡起来。
跑完步,洗漱,敷面膜,边敷面膜边自己做早餐,粥、包子、馒头、饺子、抄手和现磨豆浆是基本,每天换着做。包子和馒头需要头一天发好面,饺子和抄手则更简单一点,饺子皮和抄手皮是超市现买的,小区门口大约1千米就是一个小型菜市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管挑喜欢的买回家,调好馅料,打开想要刷的剧,边看边包,一次就可以完成两至三天的量。豆浆,到超市买了黄豆,用豆浆机现磨现煮,不加任何辅料,个人喜好的就是黄豆浆特有的沁香,豆浆过滤后会有豆渣残留,豆渣也不同从前的,被豆浆机磨的很细腻,放上蜂蜜就是一道甜品,或是加些糯米粉,用平底锅煎成两面金黄的豆香糯米饼,软糯又清香,也是不错的。
偶尔也试试其他的早餐,三明治、炸酱面、日式味噌汤配鸡蛋卷、寿司等等,大多能在半小时内搞定的,只要有兴趣就会尝试,偶尔做的自我感觉极好的,还会拍下来,不喜欢发朋友圈,买了一个迷你打印机,打印出来,做成手帐,作为偶尔做的以后自己开一家小吃店的梦的准备。
工作时间是弹性的,若是业务不忙会有半天左右不用去公司,偏爱宅,就在家里捣鼓些小玩意。
有一段时间,很是喜欢动手拼装之类的,就在网上买了一系列的书架,电脑桌,花架之类的,然后也不看说明书,自己一边猜一边捣鼓,为了方便操作还特意买了一套工具。失败的居多,一般捣鼓个两三次,投降,就看说明书,边看边拼边嘲笑自己。
本来是工作项目需要买了一个单反相机,作为摄影小白还买了相关的书籍,后来项目又取消了,便搁置在家里,直到有一次收拾屋子,才又把它们翻出来,想起买他们时的肉疼,决定学一学。先是看了说明说,觉得很简单嘛,就拍,结果堂堂单反硬是被我当傻瓜相机在用,甚至有时候还不如手机拍的好。于是开始看书学习,才知道除了快门和对焦,相机还有光圈,感光度之类的参数,都是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拍出好的效果的,更不用说还有什么光影啦,构图啦,根本从没关注过,因此又把以前的自己狠狠的鄙视了一下。不过,书上说最重要是,摄影就是多拍,于是那段时间,只要有时间,天气良好,就往外跑,去发现值得拍的人啊景啊什么的,就这样,居然把三年了都还不熟悉的小区周边跑了个遍,收效甚微,不过比起以前倒是进步了很多,最起码游客照拍得很受欢迎了。
后来又迷恋上了画画。刚开始是迷恋用铅笔画,画古装的帅哥美女,完全零基础,又想有成就感,就选择了临摹,不过临摹过程中会注意观察,学习构图,线条的使用,以及光影什么的,不过,还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我几乎是在每天画一幅的训练,外加一个专业绘画朋友的指导下,训练了一个月之后,也才能勉强看着一副照片画出人像来,且还不能每次都画出其神情来,更别提神韵了。
约莫三个月后,又觉得水彩不错,看起来好像要简单一些,结果买成了丙烯颜料,就将错就错搞起了丙烯绘画,一下笔才知道,啥叫眼睛会了手残了,根本没有某音上说的那么简单,坚持练习到现在,也就只能描个简单的风景画。
也打游戏,打不好,白银还能虐一虐别人,黄金勉强,上了铂金就不行了。
这些三分钟热度的爱好,也不知道称不称得上爱好,除了做饭做菜,也没一个拿的出手的,不过,倒是很适合打发时间。没有一件事做得很出彩这事,让我不再像以前一般执着于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做到极致,开始允许自己可以有做不好的事,并学着真正的去体会尝试这件事本身的魅力,而不是结果。
这样的节奏,这样的心境,正是当年梦想着要过的生活,但是,偶尔还是会莫名的忧郁,莫名的觉得不自由。
比如,秋意渐深,银杏叶黄得正好,可是,自己却总是在这么美的季节里被困在这一方小天地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