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不要移民?移民去哪?大多人都选择发达国家,那先来科普有哪些发达国家——摘自百度百科。
发达国家主要是加拿大,美国,日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留学/移民这个话题很大,我也不知道从何写起,就我来说,我没有任何留学经历,只是去一些发达国家旅游过而已,我的看法可能没太大说服力。但我身边有几个朋友包括我老公是在发达国家留学、生活过的,我平时经常跟他们交流,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特地又采访了一下他们。正好我今天写的几位都是最发达的几个国家里的,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
那先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1号,女,35岁
在美国读研后定居
职业--律师(单身)
我说我要写她的故事,她跟我说觉得自己没什么故事可写,也不记得跟我说过什么故事了。那……我就好好回忆下。
她的主要理论是,大多数人不适合移民,因为语言文化差异太大。
首先是语言方面,她是一个很刻苦的人,从读书时她就很看中英语的学习,也正是她的英语能力为移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现在做的虽然是非诉讼律师,但对于英语的要求是极高的。由于主做中国移民美国的case,就正好问了她下客户的年龄,说大多是50岁以下,以中青年为主,排期方面因为政策一直在变,一般是5年左右。
其次是人际交往方面,她说很多人出去后还是跟中国人一起玩,说着中文,去华人餐厅&超市,去中国人开的PARTY,那确实很难融入到国外的环境中去。她是读研时才出去的,她觉得最好初中就出国,因为高中校园里已经有很多华人了。她说读书时她身边有来自发达国家的同学,就说自己只愿意跟同为发达国家的人做朋友,得知她是中国北京的,就觉得还不错,勉强接受了……在她律所里,有几个比她职位低的美国本地人,已经在所里工作N年了,自己没啥大本事,整天看她不爽,经常见面也不打招呼就给她一个白眼,还有事没事讽刺下华人。她说以前励志要做到合伙人后,把这人给开除了。不过最近她说她想开了,因为她看了自己儿时偶像的传记,她发现只要努力武装自己,这种人根本不用去CARE他们好吗?我觉得也没错,就让那些人羡慕嫉妒恨去吧,他们自己不努力没能力,就是比不过我们华人啊!
她目前在美国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很不错,自购房和车哦。但她本身是个比较勤俭的人,赚着美元,还整天把价格都换算成人民币,我也是服气。因此,什么除草、灭鼠、修屋顶,她样样会,主要就是觉得花钱找人太贵了!
她不是一个爱购物的人,但也不得不承认淘宝有多好用,每次回国就不停的下单、收快递,感叹淘宝的东西超级价廉物美。她也不爱出门玩,因此对她生活的地方(一个美国中部小城市)交通不便这件事她没有很care,其实她那地铁神马的都没有。不过她每次回国都会抱怨下路上要花近20小时,非常心力交瘁。在小地方生活有诸多不便,但她乐在其中,也觉得QIANGJI案等在小地方发生的概率相对小。对于她生活的城市到底有多小,她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你们来找我玩,就在我呆的地方玩的话,头两天还是能玩玩的,第三天就真的没东西玩咯!”
昨天我问她,取得目前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她说三个字,靠爹妈。
我觉得她太谦虚了,爹妈的经济及精神上的支持是第一步,但后面的路怎么走,还是靠她自己。我在开头写了她单身,就是因为她没有靠嫁人来获得绿卡,也没有随便找一个男票来帮她做苦力。Dear,so proud of u!永远支持你,也希望你多与我share些人生感悟哈哈!
2号,男,22岁
在加拿大(温哥华)读了4年大学
目前已回国发展
他是广东人,我跟他怎么认识的呢,也是蛮有缘分。他是我车友,且他是车友群的群主。那时候我因为要换新车,整天上汽车之家论坛,还发过帖子。他们觉得喜欢研究车的女人很少见(我就是这样一枚奇葩的女纸),所以就拉我进车友会了。我有两个车友群,车友们都很不错,特别是两个群主,都是非常好的人!!
好的,扯远了,拉回来……
之前我跟他交流不算多,今年得知他已经毕业回国了,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我问他国内外的优缺点,他这样说——
国内的优点:生活方便、生活节奏快、做人做事比较灵活变通、工作之余的娱乐生活夜生活丰富、东西好吃(特别广东好吃的太多了)。
缺点:空气差一点、整体的素质低一点、人太多。
我问还有吗,他说,觉得没有了。
他说自己高中读的是国际课程,也没参加高考(羡慕……)。高二时候便觉得自己愿意出国,在那之前主要是家人的意愿。
他觉得,在国外没有被歧视过,他说如果自己足够强大就没有人敢歧视你。他说现在在国外说自己是中国人,是很骄傲的事。我跟他说了1号朋友的遭遇,他说那几个人更多的是羡慕嫉妒吧。他还说国外媒体对中国的宣传有失偏驳,很多外国人没有来过中国,只能听信这些宣传。这个之前我看过一个文章,说在美国版知乎上,总有人问“中国有高速公路吗?有冰箱吗?有什么什么吗?”都是些非常令人发指的问题……
我跟他讨论了下看病的问题,他说小毛病在中国治比较好,大毛病在发达国家治比较好。我有朋友的家人去日本治疗过大病,是在国内很难治愈的病情,但在日本治好了。不过小毛病呢还真是……比如我喜欢的歌手A妹(不是张惠妹),今年开世界巡演时,身体不适,被迫取消了一场演出。后来听说其实是支气管炎发作,在我国吃点消炎药什么的很快就好,但是美国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就喝喝盐水,让你回家躺着休息就OK了。2号朋友说他每次小毛病都是靠自己好的,哈哈。
他还说,中国的公共交通太发达了,在加拿大不自驾的话举步维艰;中国的基础设施新,西方国家都比较陈旧,我们的地铁公交上都有WIFI了呢。他补充,中国的很多城市,早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了,他觉得温哥华只有国内三线城市的水平。
让我想到了在美国版知乎上,还有这样一个提问“中国大城市是否比美国大城市更发达呢?”一个在纽约市区长大的网友,在参观了上海和北京后,他的想法被颠覆了,他原本以为只有纽约才是NO.1。他就拿地铁做了比较,中国地铁很整洁又准时,但美国地铁有很多老鼠(这点1号朋友叫我着重强调一下,美国老鼠很多!虽然我旅游了几次并没有碰到……),而且美国地铁经常故障延误(虽然我们抱怨上海高峰期地铁老出故障,但对于美帝人民来说,已经非常准时了哦~)。因为我之前去美国旅游也没坐过地铁,全程自驾,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
他觉得加拿大挺安全,一般晚上在外面走不会怕(他是蛮strong的一个boy,但也会觉得黑人多的地方比较~~)。加拿大地广人稀,只有3千万人口,1/10华人,他认为国内的一些问题还是人太多所致。上海现在都有2千多万人啦,我清楚记得我小学时做主持人,有一句串词就是“上海1300万人口balabla”,那也就10几年前的事儿~他还说,加拿大总体不错,自己一年里有时候呆国内,有时候呆国外,因为自己是年轻人喜欢快节奏的生活,那想过慢生活了就回加拿大待一阵呗。对于他怎么可以这样自由的飞来飞去,我只能说有钱任性!!
另外全球知名的城市评级机之前发布了2016年版的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上海在全球707座城市中位列第9位,与迪拜同一等级!我的妈,真是太自豪了好吗?!之前去香港、日本旅游,发现他们的电子支付才刚刚起步,支付宝、微信支付很多地方都没有。日本网友打趣说,现在在中国连给乞丐钱都能扫一扫支付了哟。确实我带个手机就出门了,到哪都不怕!一般也就停车场付费要现金,不过上海很多停车场也支持电子支付了。
3号,我家D
在英国曼彻斯特读研1年
目前定居上海
我说叫他说一些内容,提供点素材给我,他就是不积极,我真的%#¥* ~~~那凭着我依稀的记忆,就随便写一写吧。
他是2011年出国的,当年英镑汇率非常吓人(1:10)。比如,盖浇饭一份要10英镑,吃不起啊,只能自己做饭吃。而且英国本来就没东西吃,最著名的就是fish&chips。他一开始做饭还蛮积极,手艺也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但到后来实在懒得做了,只能随便吃吃。导致的结果是回国的时候,竟然瘦到了120斤(历史最低,后来就一直保持在135左右)。比如,剪头发也很贵,一般也是10英镑,所以只能减少剪头发的频率,很多留学生都是互相剪头发的,女生嘛都是不剪的呀。比如,坐公交车也贵,因为从他宿舍到学校比较远,可以坐车。但是坐1站就要1英镑,那……还是走路吧(身体是锻炼咯)。
总的来说,他虽然出国留学了,还是去了英国这种开销比较大的国家,但他本质是个勤俭节约的BOY。虽然没有打工代购,但能省则省,他的理念是不能乱花爸妈的钱(恩,为他打CALL),最终他的留学总花费也是低于平均值,具体金额我忘了(比如旅游,他就去法意瑞转了圈,也没花多少,还反复跟我强调说没什么好玩,不肯带我去)。对了,他还跟我说,他同学提醒他晚上不要乱跑,容易被黑人BAOJU。这个事情我最印象深刻了,那时为他的身板表示担心哦。
最后我让他总结一下国外的缺点,他说容易寂寞,我看他不是个很爱社交的人,竟然也怕寂寞,说明容易寂寞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还说会被歧视、难找到好工作。好吧,歧视的问题不多展开了,上文也有提到过。
4号,男,35岁
在日本留学生活近10年
目前在国内生活
跟他聊天带给我新思路了,他说移民日本的人,大多都选择在国内生活。他说现在移民不再是出去淘金了(就他现在的年龄),所以考虑的是其他方面因素。(顺便提一下,他就是刚才我说的,另一个车友群群主!)
他说首先考虑治安问题,欧美国家的治安大多不太放心,日本的治安没问题。其次是医疗、教育。日本的医疗福利只要一人移民,全家都可以享受,生了大病也有许多补贴。教育虽然跟欧美有差距,但不是应试教育,在教育上花的钱也相对少。而且送孩子去欧美国家读书,往往需要陪读,或者说大一点了才敢送出去。但是去日本的话,小学就送出去也不会担心,送寄宿制学校就也不用陪读。而且现在有些人是先获得日本身份,再转去申请欧美身份,是一种跳板。那日本的优势就是离中国近,特别是上海等地飞过去也就2小时,往返很便捷。那在日本受到的歧视也相对较小,比如华人在外貌身形上跟欧美人比,可能……但是跟日本人比,我们是拿得出手的。在日本就业,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位也会自然的提升,晋升制度不一样。最后,日本不能纯投资移民,它的要求比较苛刻。简单来说,就是在日本创办企业,满3-5年,有一定持续的盈利(有具体金额要求)。或者,在日本投资房产,靠房租等收益,也可以,但也要3-5年。
当然语言问题存在,最好有一定日语基础,英语过硬也是加分项。他说虽然日本人的英语发音不好,但是词汇量很大。原因就是日语的很多词汇都来自于英语(我又涨知识了),比如阿莫西林,电梯之类。
问到他当年回国的原因?他说那时候家人都在国内,也想在国内寻求下发展和机会,就先回国了。按照他情况,他那时如果在日本工作满10年左右,也可以拿到身份。
最后他说,他有几个亲戚移民去了欧美国家,确实过的不太如意。他们都说最开心的事,就是有了微信朋友圈,可以在上面发一发自己在国外的生活,让大家羡慕羡慕,在没有微信之前,时常感觉到失落。他觉得移民不能说只是崇洋媚外,是个人的一种选择。
最后的话
其实最近有几个朋友跟我讨论了移民的事,所以才会想写这篇文章。他们会跟我说自己的意愿是咋样,老公和爸妈的意愿是咋样。移民的前提是一家人都同意支持,不然我觉得移民的路会很难走。比如我1号闺蜜,家人一直很支持她,但就父母之后去美国生活还是留在国内养老的问题,还在沟通中,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如果有移民想法,且目前还有机会留学的朋友,可以先尝试下留学,生活一段时间,好好感受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国外的生活。因为大多数的移民,是要长期去国外生活的,且很难经常回国,除了移民日本这种情况特殊些。
虽然国内的有些事情我也不满意,比如很多司机素质不高,很少礼让别人,开车要斗智斗勇很心累(我就是那个经常礼让的人,导致我开车偏慢);比如大家特别喜欢问别人为什么不结婚不生子(就这个问题我上个月发过推文,大家可以去翻,链接不贴了)。
我觉得我不会移民(或者说去国外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几个。一个是父母不支持,他们也不想去国外生活。一个是我喜欢中国,喜欢上海,喜欢它的现代化、便捷的生活,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到处都有便利店,点外卖超方便,淘宝又那么万能……等等等等,不胜枚举。虽然我经常去国外旅游,还特别喜欢去乡下旅游,但旅游跟生活完全是两码事。而且我跟D喜欢去乡下旅游的原因就是上海已经够现代化了,一般的大城市还有什么好看的呢?看来看去,都没上海好嘛……还有一个是我喜欢社交,喜欢聊天。我的英语水平尚可,但远远没有中文说的那么溜,要是去了外国,我还不得闷死了。
所以我以后要移民只有几个可能性。一个是,我如果生了孩子,TA想去国外学习生活,且TA适应、喜欢国外的生活环境,那我们需要陪他去。一个是,等我年纪很大了,跟D或我闺蜜,一起移民去国外,去个乡下好了,整天发发呆,呼吸下新鲜空气。当然这些都离我很遥远,我也就是想想而已,以后我的想法也很可能会改变。
总结一下
中国现在正越来越好,如果你比较看重国内的这些优势,那就留在国内。如果你更看重国外的那些优势,那可以选择留学、移民。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的,就看你更在意的东西,在哪里有,还有关键的是,你适不适应。留学不适应,还可以毕业后回国;那把国内的固定资产都卖了,举家移民去欧美和其他比较远的国家,去了才发现不适应,后悔了,可能就比较难回头了。
想清楚,三思而后行,总没错。特别是在移民这个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