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平行生活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摄影
纪录片摄像师纪实:我曾在无人区被野牦牛追赶

纪录片摄像师纪实:我曾在无人区被野牦牛追赶

作者: 4406df27244e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10:21 被阅读151次

作者:小七姐

采访时间:2017年11月2日

姓名:陈晨(化名)

性别:男

年龄:35

北京人,从事摄影行业十余年。从摄影到纪录片拍摄,他一直行走在路上。有过两段不幸婚姻,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让他更懂得家庭的温暖和可贵。


初见陈晨,大约是十年前。彼时的他,跟着表哥一起给时尚类杂志拍摄家居大片。兄弟俩认真敬业配合默契,言谈举止和其他北京大男孩没什么分别。工作之余,喜欢开着玩笑逗着贫。

有一段时间看他朋友圈,低迷而愤慨。作为朋友,有些诧异。因为印象里,他一直是阳光直爽大大咧咧,却除了简单问候也不便深问。

此次见面,发现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健谈。只是从摄影转行摄像后,常年四处奔走户外拍摄,当年的白净大男孩已沧桑不少,皮肤黝黑挂着络腮胡,只有笑起来的整齐白牙格外引人注目。

只有拿起摄像机,我才能体会到生活

我拍了近十年纪录片。最早,表哥带我入的行,手把手教的摄影。当时大学学的制冷工程,毕业正处于找工作阶段,表哥就让我过去和他学习。学了一段后,实操没什么问题,主要欠缺的是理论知识,于是自己又去进修。

起初,我们给一些时尚类杂志拍照,主要拍静物、空间、建筑。杂志圈并不大,编辑们经常来回流动,一旦有杂志用了我们的片子,其余杂志觉得拍得不错,也会陆续用。

后来表哥出国深造了。在一次偶然机会下,我遇到了纪录片行业的领路人,也是我现在就职的国企单位导演。挂靠在国企,薪水很低,平日每月最高1100多,最少100多。别说生活,连生存都会成问题。所以,我需要出去发现更多机会。

因为有拍平面的基础在,加上后期自己摸索视频拍摄技巧,很快获得单位导演的认可。在我来之前,导演就想招一个有平面经验的人。她很明白一件事,拍过平面的人特别讲究构图,所以摄像的时候是有美感。不管是固定画面,还是动态画面,起伏落伏,都很讲究。

当拿起摄影机,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在画面里时,我才能体会到生活,这也是我为何要转行的道理。拍照需要和人打交道,会受到杂志风格和定位的影响,编辑也会对自己的专题有各种要求。

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我要和他有足够沟通和切磋,历经反复才能拍出好片。拍纪录片反之,如果和人有太多交流的话,那就变成演,就成拍电影了。

我曾在无人区被三十多头野牦牛追逐

拍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人物、环境、场景,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电影电视剧可以随时喊咔,但纪录片是连贯的、不可复制的,机会转瞬即逝,甚至你需要去等待、寻找、捕捉那一瞬间。所以说,特别考验摄影师的意志、体力、捕捉能力,要求我们机智敏感,技术过关,拍摄时时刻刻保持待命状态。

一次,我们去新疆无人区拍摄野生动物,海拔4500米,男男女女在那儿待了大概40来天。条件恶劣艰苦,不能洗澡,用餐简陋,顶风冒雪,更不用说随时存在的危险。晚上,我们把车全部围成一圈,大家搭着帐篷睡在中间。

在那种条件下,信念成了我们所有人坚持的理由。有时我们整天都在蹲守,只为了找到某个野生动物或是抓住它的某个动态行为。有时觉得太苦,什么时候能拍完走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生当中难得的经历。

拍摄野牦牛时,我们一行人发现面前一片洼地上有六七十头牛在吃草,还带着小牛犊,画面生动温馨。我们都知道野牦牛脾气不好,尽量不打扰它们安静地拍摄。拍着拍着,我发现牛没了,拿着机器就往前找,看看牛去了哪儿。

突然间,我看见前面黑压压一片,起码有三十多头野牦牛,距离我只有几十米。它们当时正卧在洼地里,而我所在的位置比它们高所以看不见。忽然看到我之后,这群野牦牛全部站起来,直着就冲我跑过来。

三十多头牦牛追着我,一吨一个,跑得特别快。我一手拎着三脚架一手拎着机器,往大部队方向疯跑。大概跑得离我们的车还有十来米左右,可能牦牛看到车那边有人,同事们大喊着让我别跑,牛拐弯了。

我当时一下子就瘫软坐地上了,心里后怕的很。在高原上想跑赢野牦牛是极其难的,万一被野牦牛碾压,我就挂在新疆了。上车后,我喘了三个多小时,才把这口气喘匀了。专家说,我大概是占牛道儿上,踩在牛回家的路上了。

回到营地,一位过去做科学研究的北师大女博士,给了我一个大大拥抱,嘴里激动地喊着:陈老师陈老师,你能看出我有什么变化吗?我仔细瞅了瞅,没看出来。她跟过节似的对我说,我今天洗头了!那一瞬间,我竟觉得有些感动,就和我拍动物一样,曾偷偷摸摸躲在镜头后面哭。

为了能拍出更多好片子,在拍摄时我们努力把自己的气味、形象和环境融为一体。不要说被野牦牛追,命丧在野生动物嘴里的摄影师并不是没有,日本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星野就是死在北极熊的嘴下。

通过这个片子,我拿了优秀摄影奖,算是对我迄今为止最大的肯定。这些年,全国31个省我几乎全跑遍了。

有次我为了拍摄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春节都没回家,就在一个猪圈旁睡了半个多月。我热爱我的职业,努力把它做到与快乐并存,其它都不重要。

两次婚姻失败,再遇真爱找到内心归属

人生有得就有失,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我,在婚姻这条路上并不顺畅。我奢望有人理解我,如果没有,就只能永远看取景器,通过镜头展现我认为的美好。

我离过两次婚,两次都是对方起诉的我,连理由都如出一辙:性格不合。后来,律师和我说,这是离婚的一个不成文规定。只要想离婚,写性格不合,法官基本上不调解,因为性格不合的范围太大了。

第一段婚姻,对方是顺义的,结婚两年后我们就分居了,也没孩子。令人费解的是,她爸妈家在顺义遇上拆迁,就想让我把户口挪过去。我当时户口在西城区,为了未来孩子就学,我也不能同意。

她不依不饶,回家和我妈说,“你们不让他挪户口,是想让我们离婚吗?”我妈一听,这可不行,婚姻是大事,千万别为了户口离婚。所以,在对方施压下,我妥协了。户口一挪完,拆迁款也领到了。

拿完钱后,她就开始起诉离婚。到后来我才知道,她其实早就有别人了。一直到现在,我户口都回不来,还在顺义。

第一段婚姻整得自己灰头土脸,而第二段更是我内心磨灭不去的伤痛。因为有了孩子,而我又是特别喜欢孩子的人。她是单亲家庭,妈妈在她两岁时就离婚了。她妈不怎么上班,房子也是借钱租的,我不了解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

记得我第一次去她家,看起来相当寒酸。当时我就对自己说,我要让她们母女俩过上好日子。回家我告诉家里,说她家条件不太好。我妈当时还问我,看上的是人还是家庭。我说自然看上的是人。我妈一点都不含糊,说,那咱就娶回来吧。

一开始我们关系挺好,刚结婚三个多月就怀孕了。孕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能理解怀孕期间生理反应影响,大多时候都让着她。但她经常无理取闹,然后动不动吵着回娘家。去了娘家就不回来,打电话不接,去家里也经常找不着人。

说到吵架的原因,也有岳母的责任。她妈退休金2000左右,全花在一种叫松花粉的东西上。有点类似直销,我还特意上网查过。正常怀孕应该要吃叶酸,她妈只让她吃这个。

我不太相信网络产品,就打产品售后电话过去,问对方是否能当叶酸吃,孕妇能否吃吗?对方给我的回复是,孕妇不能吃,因为孕妇要的叶酸量较大,他们产品只含微量叶酸。

我告诉爱人结果,她却一口否定了我。说她妈之前培训听课时,人家孕妇都吃这个。我觉得这种培训课程真是害人。她和岳母不仅不听劝,还在女儿出生后刚两个多月,就往奶里兑这个。

在女儿出生20天后,我去了呼伦贝尔拍摄。她给我打电话,打算给女儿断奶。我觉得奇怪,哪有母亲不想给自己孩子母乳的。她却说觉得太麻烦,也不自由,不能随意走动,更不能随意吃喝。

我当时劝她,能不能再缓缓,让孩子多吃几口母乳。她果断地告知我,不行,她说断就断,甚至连回奶茶都买好了!电话里,还能听到她妈在一旁附和着说,“有什么的,我闺女就一口母乳没喝,不照样长这么大”。

我当时的心情就是,这个家我做不了主,更参与不了女儿的成长。后来因为提前断奶的举动,导致她的奶堵到发烧四十度,只能去医院。她打电话让我陪她去医院。

由于我当天有拍摄任务,就让她先去医院,我把摄影器材送回,再去医院。然后,母女俩就在电话里轮番骂了我一通,什么恶毒的话都说出来,最后也没去医院,跑我这里收拾东西准备走。

吵架那会儿,她还曾把女儿往家里床上一放,就走了。走了以后孩子哇哇哭,第一她饿,第二该换尿不湿了。家里没有现成的,我就疯了一样满大街去买奶粉和尿不湿。换的时候,我妈都惊着了。

女儿看起来就和很长时间没洗澡一样,我赶紧清洗干净。后来我明白了,孩子送过来,就是想让我试试,孩子好带不好带。后来,发现我们根本没有把女儿还给她的意思,又自己找借口说要给孩子打针,就把孩子抱走了。

闺女刚两个月,她就去法院起诉离婚,八个月时,判决下来了,孩子归她,给我最后判了抚养费。判决时她答应得好,多长时间让我看一次孩子。结果,我想见闺女,她不让见,上门也不给开门。我只好报警,警察来了后也只说,这不是他们能管得了的。

我家里的意思,他们如果不想要女儿,就由我们来带大。我和她表达了我家想法,她却说,要孩子可以,给三十万。我当时气得发抖,冲着她喊,“你和人贩子只差一步!我把钱给你,你就是人贩子!”

到今天我也没能跟女儿团圆。而我最大的遗憾是:身为一个摄影师,却只给闺女拍过一张照片,还是在她刚出生的产房里。我和前妻彻底成了陌生人,断了联系,而我的女儿从出生起也仅仅只见过一个礼拜。

一直以来,我父母的家庭都很和睦。家庭对我影响很大,只有家庭顺了,我才能更好工作。家庭温馨,工作上就是有再多不顺,我也觉得能挺过去。

直到我拿户口本打算三婚时,家人慎重的问我,这次真的考虑清楚了没?我说考虑清楚了,那会我媳妇儿已经怀孕了。

做摄影这行,经常出差,有的时候甚至长达半年。每每这时,我最渴望的就是回归家庭。现如今只要工作回来,我每天都陪媳妇孩子逛逛超市、商场,吃吃饭。她为人特别好,每次嘱咐我带着父母一同出门,生活过的很有家庭氛围。

很多人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的赚钱,而我唯一的快感不是赚钱,而是把赚到的钱给到家里,想着怎样把眼前的日子过得更好。尤其有了孩子后,生活就更不一样了。

孩子是维系着我们家庭情感的纽带。那幅深深印在我脑海的画面就是,每天媳妇儿对孩子说话:陈晨爸爸呢?爸爸在哪呢?

现在的我,才算正儿八经进入到一个家庭的状态。休息的时候多陪陪家里人。只要是陪着家人,我就开心、踏实、自在。

媳妇儿惯着我,我宠着她和孩子。连亲戚朋友也没有一个不说她好的。姥姥家里装修时,她都会主动劝说着让姥姥住过来。

我喜欢做一个有规矩的人

人生中的很多道理也是从拍摄中懂得。有时没事儿干,我就去奥体那边转。有一次在过马路时,我看到一对情侣打着太阳伞。元素就是人行横道、绿灯、情侣、雨伞。

我当时给那张照片写了一句话:只要守规矩,人生就能充满幸福。加入了自己真情实感,拍摄的片子就会说话了。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好:规矩这个东西在大部分地方,不是用来限制有能力的人出格,而是用来防止没能力的人惹事。为什么要定规矩,就是为了要成方圆。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别有规矩的人,做事喜欢有始有终。

摄影入行门槛不高,有些人未必受过很好的教育,也导致水平参差不齐。环境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人。小时候,家人就教会我有可为有可不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曾有人邀请我去当老师,我认为自己更适合摄影创作,不适合在一尺讲坛教学。偶然去讲课,我和学生说,我讲构图和画面,不和你们讲什么叫三角构图或对称构图。大家都公认你这个东西好,就是好。不需要讲,照片里面充满了什么元素,一个渴望的眼神,或一个小孩欢乐的表情……

只有获得大众认可,才是好照片。就像微社会一样,大家都说这个领导好,这个领导才是真的好。圈子里有比我强的大有人在,做纪录片最关键的是要想法和创意多,该服就要服,技不如人的地方必须承认。

所以总有人说我傻、实在,是一枚耿直boy。成长了,才认识到人和人相处并非易事,我的性格容易得罪人。但人与人相处,总要过得去才能共事。好的东西要发扬光大,不好的,为什么要继承呢?

就像开车,一辆车并线,大家都并线。什么叫好的并线,就是不让后面的人踩刹车,这叫为人着想。如果一辆车忽然咔的一下并线过去,这就叫自私。还有停车,是不是有考虑到别人是否能出能进。这就是自私和不自私的分别,我们需要更多来考虑别人的想法。

最近,去国外拍一个美食节目。片子的导演比我小。我和导演说,很看重这次机会,想好好拍,最好能拿奖。7个男生3个女生,出去外拍就是同一个团队,大家同甘共苦,三十多件行李,都是男生来拿。

但是现场有一种现象让我非常不满,大家顶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都在搬行李,导演却跟大拿似的,在旁边抽烟杵着,也不动手。

在片场,我一个人架设四个机位,布好设备后,我控制一个,副摄影控制一个。导演看着两个监视器,一会儿抽烟,一会儿和媳妇儿视频聊天。这时,摄影就全都在等着导演指挥。

我的拍摄时间只有三小时,对于摄像师来说,三小时特别紧张。要架机位,要布光,要和导演沟通,要等待主持人对词,还要拍专题的整个过程。拍摄中,更要想着后期编辑的问题,怎样拍摄才能呈现更丰富的镜头。

拍摄那天下着大雨,其实我挺不愿意下雨天拍摄,毕竟机器设备湿了,那是我们的饭碗。但任务就是任务,我要么对得起钱,要么对得起活儿。于是,在导演坚持下,他安排人给设备打着伞,而我们摄像师则全在大雨里淋着。

两个多小时过去,导演自己打着伞指手画脚,搬运都不管。镜头因为下雨,不一会儿就起了雾气,我只好擦完继续拍。后来大家都走了,导演留下我在那补点空镜头。

一开始,手持着还行,但室外十几度,我只穿着一件衬衫,又淋了两个多小时的雨,和落汤鸡一样,冻得手发抖。我和导演说,这个镜头抖,画面担心可能用不了。他说,那你回去吧。

晚上,导演就来找我茬,说我拍的镜头虚。我问,“怎么虚了?当时有监视器为何不说呢?”他含糊其辞说,“反正镜头虚,就是用不了”。我强忍着怒火说,“那明天补录一条”。他却说,“补不了,明天没有雨了”。

录音师偷偷过来和我说,“陈老师,我看了您拍的片子,没问题”。后来,导演和制片商量,觉得理念不合,要和我终止合作。导致第二天晚上,制片当着所有人宣布,已向公司申请人事变动,还给我买好了回程机票。

我们做摄影的,在工作中大家为了工作争吵太正常了。但该干活儿干活儿,一码是一码。做了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尴尬也不爽。尤其,我和制片说过,既然我来了,就会坚持做到底,花钱请我来不是让我来玩的,这是我的工作,就算有一线希望我都会留在这里。

可事与愿违。最终的结果是,我被请出了这个拍摄团队。其他同事都很友好地来送别我,他们很清楚我的为人,也清楚当下发生了什么。

我们拍纪录片,追求的是触及人心底的至真至善的美好,也决定了我们每个摄影师的价值观,那就是对人对事对生命要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关怀。

我想,这才是我要的真实和规则吧。

——END——

每周三、周六,

跟我们一起窥探平行世界里的人和故事。

欢迎关注“平行生活实录”

相关文章

  • 纪录片摄像师纪实:我曾在无人区被野牦牛追赶

    作者:小七姐 采访时间:2017年11月2日 姓名:陈晨(化名) 性别:男 年龄:35 北京人,从事摄影行业十余年...

  • 观《中国医生》有感

    我非常喜欢纪录片,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偶然听说了《中国医生》这部纪录片。 今天我看了这部纪录片,我...

  • 你怕老吗?

    ◆◆◆1 樊小纯 樊小纯,纪录片导演、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担任编导,后留学美国纽约...

  • 合辑|别只知道撩与被撩了!看看这几部涨姿势又有趣的纪录片吧!

    一些纪录片推荐。 文/家里蹲 NO.1 NHK《纪实七十二小时》 纪录片内容如名,纪实七十二小时。 摄制团队选取一...

  • 观看《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天气晴 《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是全球首部西藏羌塘无人区记录电影。 这部纪录片是一...

  • 羌塘无人区

    这是一部关于羌塘无人区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观看的第一部纪录片,给了我如下的感受。 一开始随着这部电...

  • 人生不可缺少的就是酒和旅行

    01一部纪录片 被闺蜜安利了一部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一集的时间不长,记录了城市的某个不起眼角落在72小时内发生...

  • 成为社会上的正能量

    《纪实七十二小时》(中国版)是我偶然在腾讯视频上看到的一部生活纪实类纪录片,共选择了13个看似平凡平凡的地方连续拍...

  • 人间观察,一股小清流

    日本综艺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感觉就是“小清新”,上次看日本的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不像BBC纪录片那般题材宏大,也...

  • 摄影笔记

    纪实摄影与纪录片在这一点上似乎达成了共识,一个好的纪实摄影家和一个好的纪录片导演,都不会干预他们所拍摄与记录的对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录片摄像师纪实:我曾在无人区被野牦牛追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uy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