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会从自己的父母口中说出,目的是用来和你作对比,激励你的一类人。他们没有特定的名字,常用一些人称代替:隔壁家的谁谁谁,同事家的女儿,王大妈的孩子,转角店家的儿子,水果摊家的侄儿等等。统称是“别人家的小孩”。
“别人家的孩子”究竟是谁?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即便有万般不好,也比你优秀的人。
当你某件事情没有做好,爸妈就开始搬出“别人家的小孩”。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应该很多小伙伴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学时,比的是成绩,毕业时,比的是证书,而工作后比的则是职业、收入,成家后比的是孩子。
更有甚至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当孩子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开心,对孩子发脾气。
今天小嘿就截取了微博上的大家吐露的自己的心声,一起来看看吧!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这些还是父母提到的“别人家的小孩”,小嘿之前还听到过好朋友哭诉她爸妈对她的言语暴力,真的很难听。
“猪脑子,废物,丢人,就知道吃......”
这几句父母随便说出口的话
究竟可以造成多少伤害?
它也许就像一把枪,直指孩子的心。
还是孩子时候,你爸妈是不是也说过类似的话?
在一个沈阳的大商场里,
解勇拿出一个金属手提箱子。
里面就三个用钢铁做成的字:
猪脑子。
只花了9秒他就把一句“猪脑子”,
变成了一把手枪。
再几秒种,
“丢人”成了斧子。
这酷炫的变戏法,
并不是哪种玩具的新奇玩法,
而是他想要这样的方式,
告诉所有人“语言暴力”的杀伤力。
而这些个“语言凶器”并非解勇杜撰,
而是来自沈阳市看守所
六个未成年人的真实经历。
“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的温暖的语言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而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解勇说,“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将这些话变成凶器,目的就是要告诉家长、老师们立即停止语言暴力。”
提起言语暴力不得不提起Safe Kids获奖的那组海报。
这组创意作品用语音识别技术将语言视觉化,父母可以看到伤害性话语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
“语言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而这种精神虐待是一种后天的习得行为。除非这个循环被打破,否则这一持续的影响能够延续到成年时期,并且这种暴力行为很可能会从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为了实施他的想法,他们一起走访了少管所、监狱。
关在铁丝网里面的孩子都是因为谋杀等重罪在拘留所服刑的,解勇他们想通过和少年们聊天,发掘一些因为父母长期“语言暴力”诱发犯罪的真实故事。
虽不能说这种语言暴力就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唯一原因,可是很显然,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诱因,很多人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就这样最具代表性的常用暴力语出来了:猪脑袋、废物、丢人、怎么不去死、就知道吃、是人就比你强。
而为了让“暴力凶器”直观地呈现,解勇通过文字部首的拆分、组合将抽象的、由钢铁制成的“暴力语言”转换成直观、真实的、可以伤人的“凶器”——如同这些青少年犯罪时所使用的武器。
为了打造出那些能够用于组装完成的偏旁部首,解勇在724工厂里耗了近四个月的时间。
才有这组有六个系列作品的,
主题为“拒绝语言暴力”的装置作品。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
解勇有意选择了一个大商场
作为展览地布展。
这些字也出现在了触控屏幕,
跟平板上。
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来拼,
十几秒后就能看到“废物”变成弓弩,
“丢人”变成利斧......
小孩子们围着看演示,
大人们也跃跃欲试。
看到这些,
父母们都一脸反思的表情,
“我在家里确实说过‘别丢人了’这样的话,
没想到说这些话对孩子伤害这么大。”
“当你把文字组装成一个武器去比划时,这时候家长心里就会很震撼,他可能就会反思和小孩的沟通过程中是不是要注意什么。”这也正是解勇的创作初衷。
因为这个作品,解勇还获得了伦敦国际奖金奖、第二届青年创新大赛金奖、新加坡亚洲广告节金奖,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
伦敦国际奖 金奖
在大多数人眼里,解勇是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是知名的艺术家,但是他清楚知道,自己还是一位父亲,他的艺术作品灵感来源多是出自爱。
他想用艺术家的别样方式表达爱,传递温暖,慢慢地改变世界。
图片源自Google 视频源自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拒绝语言暴力》
希望大家都能够用孩子们能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要在使用暴力的形式伤害自己最爱的人~特别是最脆弱的孩子们~
也呼吁设计师们利用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去改变身边丑陋的现象!!这才是设计的意义。
(来源微信公号:有束光添加整理:嘿设汇)
课程推荐:
近期热文推荐:
设计干货源文件定期更新,
设计、招聘资讯抢先知晓!
嘿设汇APP 3.4.1 已上线
长按二维码下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