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纲”?纲即“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科考试说明”。前者对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等作出了规定,是教学的依据;后者则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是考试的依据。所谓“抓纲”,就是贯彻和落实“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内,针对“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进行教学和复习备考。只有抓住纲,才能有效利用本。
新课标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所以教师要在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教师既要站在编者的角度理解教材的编排及用意,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要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预设合适的三维教学目标和适宜的教法和学法,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声声慢》这首词时,教学目标是通过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引导学生学会怎 样进行诗词鉴赏。鉴赏古诗词可从写作背景、 作者身世、用典、修辞等不同视角进行解读,但如从意象、意境解读,或许也能打开一扇审美的窗户。诗词是有声有色的,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是有厚度有质感的,而这些往往都是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的,所以通过意象、意境的赏析,细心沉吟体验诗词之美,定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意象绵密,而且这些意象对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所以笔者在备课中预设以分析意象去理解该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意象在其他诗词中的运用,让学生积累典型意象及它所蕴涵的丰富情感,从而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 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 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 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 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新课标就是导向,课本就是范本,高中语文教学务必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潜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无论课内课外,都务必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潜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抓纲务本求实效,所谓的实处,就要求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务实,学生通过你的教学设计获得实效。落到实处,就是让学生在你的课上有所收获,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不要搞花架子,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让学生通过课堂真正能够学到东西。无论听、说、读、写,无论知识还是技能,只要是通过这节课他从无到有了,那就是实在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