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志求见性

志求见性

作者: 平安喜悅健康智慧實修 | 来源:发表于2020-02-11 11:00 被阅读0次

【 吾与僧志常 同願 ~志求見性】

2019.6.15主题:《朋友5-1》

来,《六祖坛经》拿起来。26页。

在看26页之前先看41页。

40页倒数第2行开始念。

C生:《六祖坛经》第40页倒数第2行

C生:「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曰。汝从何来。欲问何事。」

「髫年」是小孩还是老人?

有人说是老人,有人说是年轻人,查电脑。

我就是要问这个,查电脑。现在有电脑很好,可以求证。

小孩还是老人?

(C生:幼年)

幼年,所是髫年出家,这种小孩很难得。

【他想要了解世间,叫做见性。】

像我们这辈子你也是想要了解世间,到底什么是因果?

到底为什么会得癌症?

谁叫你吃牛肉?

我们人一辈子就想知道答案,就是「志求见性」。

我们就是要来了解世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像那一天老师说的那个死亡的硕士生,他得癌症死亡了。

他问他爸爸一句话,我来世间到底要做什么?

很多人就是要来一探究竟,「志求见性」就是他很想要了解世间到底是什么东西。

所以很多人会去问,可是没有人给你答案,只有经典给你答案。

所以我们在问问题,“问”的人要跟“知”相对,法门对示,问与知、无知对。

你要问什么事情,你问的对象他如果不知道,你问下去就凄惨。

你问的对象他如果知道,他会跟你说。

说完后你要做不做是你的权力,没有人可以勉强你。所以问与知、无知对。

一般人来到这个世间,佛性与精魂对,识与不识对,这个在「见性有八」里面。

【精魂,我们还没开智慧之前,它是跟佛性在对。】

佛性与精魂对,识者与不识者对,「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所以老师为什么要先说灵魂?

我若不先说灵魂不能跟你们打成怎样?

两片。

所以很好玩喔!

见性有八那个讲义里面可以看。

见性有八,科学家有没有看过?有没有印象?

【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所以“识者”与“不识者”对,“精魂”跟“佛性”对,这四项要注意好。

所以我们现在在说灵魂是暂时我们打成一片,两片啊!你一片我一片。

因为灵魂我们比较熟悉,如果说到佛性很恐怖。这吓死人。来,读。

所以六祖就直接问他,你来这边有什么事情?来,继续。

C生:「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好,所以他也去问大通和尚,那个年代有很多的和尚,也有很多的大师。

认真讲自古到今都有很多和尚,很多大师,有的教这个,有的教那个。

不过他(智常和尚)那时候比较幸运,因为那时六祖还在(世间)。

他感觉到他的老师给他的答案不满意,他就赶快跑去找六祖。

六祖问他在那边都学到了什么?说来看看?来,继续读下去。

C生:「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

好,这个智常真的很好,他去那边问那个禅师

说我来这边三个月看到他在那边坐禅而已,都没有教我功夫

不然你随便教一两步,可是都没有教。

所以他很急。

几个月了,所以他赶快去找大通和尚,在那个时候大通和尚已经很有名望了。来,继续。

C生:请问如何是智常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

对曰。见。

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

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

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

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

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知见。故令汝未了。

吾今示汝一偈。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

着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

宁越昔时迷。

好,这是很恐怖的一段,这一段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懂。

我们看倒数第3行第2段,再念一遍。

C生:「错认何曾解方便」

师:好,大通和尚错认。

师:他怎么可以解谁的惑?(同学:智常)师:他不能解智常的惑。

没有错,大通和尚刚刚叙述的那些像是真的。

不过有没有办法解智常的惑?没办法。因为大通和尚错认。

师:来,X同学说,这样会不会太深?(M生:在字面上,这个…)

师:为什么今天老师要说错认,是大通的错认?为什么?

M生:因为智常去请教大通和尚,是一个问的人,他是不知道才会去问。

M生:所以老师说要问一个知道的人,知与无知对。

没错。

所以你问事情问到一个不知道的人会怎么样?

未解狐疑,就是他的疑问没有办法打开。

你跟我说青红皂白,跟我说虚空,说那个是我的本性

我都已经得癌症、长肿瘤了,你还叫我看虚空?

老师可以跟你说的是,叫你看自己的本性,看你多凶恶。

吃牛肉这么险恶,牛看到你都跑,牛看到这个坏人要吃我。

这吓死人,改天死掉后你那个脸上就写“屠牛夫”。

错认是谁错认?

大通和尚错认,他不知道什么叫做“法”。

他不知“一法守空知”,“不见一法存无见”,他都不懂,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法”。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法?

佛法,我们学的就是心法。

佛是自心,吓死人,这个很恐怖。

佛法都是在讲因果,佛法都叫我们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

七十二种到八十种随便你,能够有七种就已经不错了。

七种~动物看到你或七个人看到你都很高兴,这样就不错了。

这个智常从小就出家,所以他看的经典很多。

不过他就是不了解什么是本心、本性。

所以他要去找禅师开示,可是禅师跟他说的那些,他还是觉得怪怪的。

就像邓丽君唱的“月亮代表谁的心”,月亮怎么能够代表呢?

你如果说糖果代表我的心那才是真的,吃了还甜甜的。

月亮又拿不到,等一下又月缺,月圆还情有可原。

月缺变成不爱你了。

月全蚀更惨,所以我们听话要很利。

所以智常听到这句话才醒过来,汝当一念…41页,倒数第3行。

你要知道你的念头哪里对?

哪里不对?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这里的灵光代表佛性跑出来,不然一般的灵光属于精魂、鬼魂而已。

所以X先生你是属于精魂,了解吗?

你的灵光还没有出来,不过你知道你不对就好了。

来,科学家说,今天的课会不会太深?

(N生:好深),有什么好深的?

Q生:老师说的法,很深!

师:很深才有意思,很深才有挑战。

这个情绪…这2个才是多巴胺,情绪才是罪的源头。

不过智常从小出家,他很想了解本心、本性。查26页,这才好玩。

{我们今天学佛要从这里开始,你如果要从灵魂的世界跑回来佛性的世界,要从这里开始。}

第1行,第2个字开始念

C生:《六祖坛经》第26页第1行第2个字开始:「故此法门」

法门就是佛门,法门就是心门。来,继续。

C生:「立无念为宗」

师: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 X同学说。

C生:今天看到的情绪就是我们的思想,就是我的念头,我们都在境上起念

C生:一起念,情绪上来,多巴胺就喷了,身体因而受伤。

所以无念是清楚自己的念头,知与无知自己要清楚明白,这唯有透过学习,谢谢老师!

师: 错误,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

因为我们每天面临两大事。来,念下去。

C生:「善知识,无者无何事。」

师:你那么多事。来,继续。

C生:「念者念何物」

师:你那么多物。

C生::「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

好,我们有那么多事,我们揽那么多物,

你哪里有时间整理你的佛性?

每天都跟着人家这样跑,等一下一通电话来,你会问他什么事情?

他会跟你说有大好事、喜事。

接下来就开始演戏欺骗了,每天都是在搞这些而已。

像你无缘无故跑去医院被人家检查说得癌症

检查完后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又不行,家属就在那边跑来跑去,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每个人又不是没有念头,都是念头一大堆,不是无念喔,是杂念特别多。

来,继续。念者,这边开始念。

C生:「念者念真如本性」

师:念者,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叫做“念者”。

第一个念,因为有体,第二个念真如本性,就是在反观自性。

有肉体的人就有念头,有念头的人代表他有这个肉体。

不过有肉体,你把这个肉体搞得乱七八糟,旁边的人也跟着你搞到乱七八糟。

所以我们自己要念自己,要反观。

我们今天这样做对不对?

念真如本性。来,读下去。

相关文章

  • 志求见性

    【 吾与僧志常 同願 ~志求見性】 2019.6.15主题:《朋友5-1》 来,《六祖坛经》拿起来。26页。 在看...

  • 求志

    稚童负笈上学堂, 一十二载尽昏茫。 混沌初开智启后, 幽幽夜里独悸罔。

  • 心虚意净,明心见性——《菜根谭》

    第三卷: (三十五)心虚意净,明心见性。 原文: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

  • 见性见性见性

    人活着活着就迷失了忘记了自己是谁迷失了本性,活着活着想死了。 其实是没有见性,人如何见性,见什么性得通过人生经历来...

  • 论无修之修

    无修之修,修之至也。无修之修,不假外求之修也,故非见性则不能起修也。既曰见性,何又曰修?修也者,唯修成片之功夫也。...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56】

    心、志、气、神。求诸于心——坚定其志——充盈其气——如有神助! 【问“志至气次”。 先生曰:“‘志之所至,气亦至焉...

  • 闫贵忠老师教育思想

    【志正书斋】 儒家讲尽心知性,道家讲修心养性,佛家讲明心见性。 中华文明的文化基础是心性之...

  • 31《坛经·机缘品第七6》

    【原文】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 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

  • 佛与禅

    有人信佛日日烧香,求个平安生财。 有人信佛日日参禅,修得明心见性。 儒道释,基督佛,世间的信仰很多,真正的来源很难...

  • 进入胎息状态的五大难关

    ​ 谁不想把有限变为无限?! 谁不想把无奈变成自由?! 谁不想把短暂变成永恒?! 炼气是为了求道,明心是为了见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志求见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gt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