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
20181121 《亲密关系》
但凡是人,几乎就不可能没有亲密关系的烦恼,亲密关系并不仅限于男女的爱情关系,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程度,室友、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等,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当然,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能量最大、张力最强的,因此冲突也最大,也最让人心碎。
作者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当初在绚丽期爱得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在幻灭期可以形同陌生人或仇人。很多佳偶在幻灭期就阵亡了,是因为它们未能进入内省阶段,未能把亲密关系看成是修行的道场,在其中成长、学习。错过了这样成长的机会,下一次的关系可能会再次发生同样的情形。这本书会让我们在幻灭阶段有所察觉,在内省阶段能有所指引,因而获得启示,是亲密关系艰难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读书笔记】
20181123 《亲密关系》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的需求。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要。幼儿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幼时的需求便是构筑梦中情人蓝图的骨架。你相信这个梦中情人会满足你所有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梦中情人的蓝图变得愈来愈复杂,你的期望也愈来愈高。你会以梦中情人所拥有的特质作为寻觅伴侣的准则。在潜意识中,你把准情人和梦中情人相比,选出和梦中情人最相似的作为你追求的目标。接着你便借由明说或暗示的期望与要求,着手将选中的人改造成你的理想情人,你相信只要伴侣能变得和你的梦中情人一样,你就能得到渴望许久的爱。你不断地向情人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她“真的爱我”,就一定会顺从。你终究会发现,需求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如果你感到愤恨,这就代表你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读书笔记】
20181124 《亲密关系》
想要安全度过亲密关系的幻灭阶段,你就要学习放手和接受。当放弃一项需求时,我们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占据的空间释放出来,而宇宙中是不容许有空洞存在的,所以我们心中的空间将会被爱所填满。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但并不是滥用忍耐力),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些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学会放手和接纳之后,你一定会明白,你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你心中。
【读书笔记】
20181125 《亲密关系》
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书《正面教育》中说,当小孩的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她就会觉得沮丧。根据沮丧的程度不同,导致会做出以下几种偏差行为:
1.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2.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3.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4.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为了吸引伴侣的注意,我们也会做这样的偏差行为:我们可能会装作可爱、亲切、有能力、坚强、有趣、有耐心、有深度等。然而,没有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法子能够一直不被识破,你的伴侣早晚会厌烦,而且你也会感觉到这种行为背后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当你发现自己不再被注意或赞赏,你会变得更加沮丧。很快你就会开始做出第二种偏差行为——权力斗争。
【读书笔记】
20181126 《亲密关系》
权力斗争更痛苦的原因是,争执的两方往往是真的关心对方,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或生气。我们对伴侣发怒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努力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第二,生气能让对方有负罪感,就能有效地控制对方的行为。
权力斗争中,愤怒有三种表达方式:攻击,情绪抽离,被动攻击。攻击是公开、明显表达愤怒的方式,包含批评、怪罪、威胁、肢体供给、言语中伤等形式。情绪抽离则是较沉默的表达愤怒的方式,沉默和大呼小叫其实可以同样暴力。被动攻击就比较像是零星的战火,你假装不太介意对方的行为,但你的言语间却充斥着隐隐约约的批评、讽刺、批判、嘲弄或抱怨。
或装作无辜的受害者,让对方觉得自己像个坏人。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如果你感到愤怒,怒气其实是在保护你不去感受痛苦。如果我们能对自己诚实,并选择面对痛苦,我们就会了解这是治好旧痛的机会。而如果我们选择供给伴侣或抽离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也许不必去感受痛苦,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疗伤的机会。
【读书笔记】
20181127 《亲密关系》
解决冲突时的另一项挑战是,争执的双方往往会采取相反的立场。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只不过是千百种角度的其中一种,而且没有那个角度是完全正确的。争执中的双方各自的观点,跟问题的中心都是有段距离的。
事实上,你们双方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并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如果你能够放下自己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一看,那么你就可以把两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而得到真相。
【读书笔记】
20181128 《亲密关系》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别人怎么待你,取决于你采取的立场。在权力斗争中,只要你采取了一个立场,你就会自然地让对方采取相反的立场,这也决定了对方会怎么响应你的行动。所以,如果你不喜欢现在亲密关系的状态,你只要放下立场,去寻求和谐就可以了。在一般情形下,你的伴侣也会跟着改变。有时候,虽然伴侣的行为没有改变,你却不再介意了。还有些时候,伴侣不肯改变,而选择离开。如果是这样,那么两人都可以重新寻觅更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只要你肯放下立场,不管结果是怎样,对你永远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因为坚持立场所得到的,只有理直气壮和骄傲所带来的不真实的安全感。放了手,就能得到自由,让自己在只会和成熟中成长。
【读书笔记】
20181129 《亲密关系》
我们来看看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
1. 我想要什么, 我会得到什么?
2.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如果不能用和谐的方式来解决权力斗争,你就可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经历第三种偏差行为,也即是“报复”。
【读书笔记】
20181130 《亲密关系》
报复的倾向,在权力斗争刚开始的时候就会出现,你会刻意伤害对方,从而减轻自己的痛苦。在报复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冷冰冰的快感,但这种行为很快就会让人上瘾。检查一下亲密关系中,你有没有在哪些地方去刻意(不管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伤害伴侣。晚回家又不打电话,跟尖酸批评或恶言相向一样算是报复的行为。问问对方哪些话或行为会让他/她真正受到伤害,然后保证以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注意与负责。放下武器,选择和睦相处吧!
【读书笔记】
20181205 《亲密关系》
从幻灭的阶段移植内省的阶段时,你就得到了一个机会去检视自己的内心并发觉所有亲密关系问题的源头。在这个阶段,也许你已经试遍了所有方法,还是连一点火花都擦不出来,也许你感到身心俱疲,觉得再怎么试也没有用,干脆放弃算了。这往往是由于小时候的沮丧感导致你自我放逐。如果你能改变这种经验,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并了解到是这种自我放逐的倾向影响了你对亲密关系、对人生的看法。如果你勇于面对沮丧的感觉并好好疗伤,假以时日,你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改变,而你的亲密关系,也会跟着改变。
【读书笔记】
20181206 《亲密关系》
内省阶段另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碰到墙壁”,觉得自己再也支持不下去了。这时候你能做出的选择是:放弃这段亲密关系,另找一段较轻松的感情;你也可以选择留下来,保有你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或选择回到吵吵闹闹的幻灭阶段;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学习“穿墙术”。
内省之后,你会发现这座关注你的三角形监牢的墙壁,其实是你自己创造的。“受害者监牢”描述了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所扮演的角色:受害者、迫害者或拯救者。这三种观点,都只会让问题恶化,却不能提供解决之道。你必须成长并跳脱出问题的框架,才能找到解决之道。你必须逃脱就有的知识,以纯真的心来发问,才能获得灵魂的引导。
【读书笔记】
20181207 《亲密关系》
左右为难的处境,是在考验你追寻真理的决心。左右为难的处境,看起来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而其中任何一个都只给你部分的满足,并且会让你失去一些你不愿放弃的东西。在面对这种处境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把两个选择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选择;或是在两个选择中选一个,但以尽量考虑每个人利益的原则。无论如何,你必须放下自己的欲望,尽量为每个人想,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读书笔记】
20181208 《亲密关系》
在内省的时候,你会发觉,你所看到的所有外在事物,其实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当伴侣变成你的“阴影人物”——具备所有你所拒绝、厌恶以及压抑的特质的人时,他/她将带给你很大的挑战。当你批评伴侣时,你其实就是在批评自己——批评那些你不愿接受的特质。你必须接受自己的黑暗面,才能更爱你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不再供给伴侣的缺点,而把伴侣看作你的镜像。
【读书笔记】
20181212 《亲密关系》
“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经在那里了。”
这个小小的启示,看起来似乎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但首先想象力不等于幻想。想象力其实是灵魂在提醒我们,在一件事中存在哪些可能性。其次,把爱置于首要的地位,而不是计较造成争执的原因。然后,可以依据自己的想象力来行事,让原本只是可能的事成真。
【读书笔记】
20181213 《亲密关系》
两个相爱的人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是不可能的。”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骄傲说:“这太可笑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读书笔记】
20181216 《亲密关系》 完
在《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书中,克里斯多夫·孟告诉大家该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的秘方。没有人能够年复一年地生活在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中,再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有沉寂下来的时候。但是,我们却能够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习接受和放手,学习理解和沟通,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亲密关系》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亲密关系都建立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争吵会掩盖我们的无力感,而争吵过后不解决,那么这种痛苦永远都不会消失。
究竟怎样才能在亲密关系中做到有效沟通而不因误会与矛盾伤害亲爱的人呢?这需要我们学会放下自己的立场,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大到爱无法解决”,所以当矛盾和痛苦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掩盖它,而是直面它,解决它,这样才能让它永远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