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这本书需要一点点的耐心,我是从第三章开始渐入佳境,欲罢不能。
前两章就不多说了,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跳跃性,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虚构小说的创作,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第三章讲的是故事和情节设计,我想多数人对于创作故事都是由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加上了起因,大致经过,设定了结局,就可以动笔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故事想要结构合理,经得起推敲,就必须写好大纲,也就是设计故事。
作者用身边的事情,讲述了如何发掘创作素材,如何进行扩充,如何将创意变得有新意,而设计,就是你区别与他人的不同。
设定故事,离不开对人物的设定,这就需要建立人物演化过程:
1、在正常的世界里,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拥有哪方面的优秀品质?
3、主人公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4、主人公主要的技能是什么?
5、主人公的主要弱点是什么?
6、主人公是否招人喜欢?如果不是他拥有哪些值得挽救的品质?
7、将人物融入故事。
接下来需要通过激烈的剧情冲突展现人物的品质和缺陷,不要单纯的叙述和独白,而要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的方方面面。
关于故事结局:
创作故事,伏笔和悬念是必不可少的,为的是让读者保持注意力。让他们不停的猜测,最好是将悬念一直保留到故事的最后才揭晓。我们能够坚持读完一本儿小说,是因为关注其中的主人公和他的最终命运。所以,设计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精妙的结局尤为重要。
在这里,作者举了一个《恶魔出没之地》这个故事为例,故事的最后,主人公必须随着故事的推进发生改变。从他在读者面前出现,到最后和恶魔对抗的高潮之间,主人公要有实质意义上的变化,而他最后的行为必须反映这种变化,并且极大地颠覆了他原来的形象和信仰。
一部典型的恶魔小说可能有以下三种结局:
1、主人公最终看到了恶魔逗号,并和他发生激战。他可能战胜并杀死了恶魔,也可能失败,被恶魔杀死。
2、主人公被邪恶的力量所感染,也成为恶魔的一部分。
3、主人公发现恶魔其实并不存在。
只要你的结局属于以上三类,读者就一定会对你的故事感到失望。
这时,作者提出了她的想法,一种可能是在主人公发生改变的时候,恶魔也发生了改变,如果改变后的恶魔不再成为一个威胁,那么主人公会不会取而代之?
或者主人公最终面对的只是一个替身,而真正的恶魔依然潜伏在黑暗中等待着,在主人公放松警惕的时候,后发起突然袭击。
还有一种可能是主人公并没有简单地杀死恶魔,相反却让它受尽无穷的折磨。
此外,主人公也许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恶魔,所谓邪恶的力量其实是人性的通病。
由此可见,关于故事结局的选择可以是无穷无尽的。
讲完故事的结局,作者又颠覆性地提出一个有意思的建议,那就是——故事从结局开始……
我想创作小说的快乐只有创作的人才理解,当心中想好了一个故事,然后不断向着目的地努力,就会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就清楚终点的方向。当你掌握了故事的结局时,你就洞悉了整个故事,因为你可以从结局出发,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为什么会这样?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直到回到故事的开头。伴随着你对自己的发问,整个故事的弱点和强项也会一一展现在你的面前。作者强调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塑造人物。从人物在故事高潮部分的状态出发,逐渐往回追溯演化。通过研究人物的最终状态可以帮助你确定他们原始的状态,如果发现人物在故事两端没有表现出本质的区别,那么最好做出一些调整,在任何一个故事中人物都要发生变化。从结局开始,还会带来心理上的安慰,无论在路途中遇到了多少曲折和彷徨,作为作者你都知道终点就在那里。
关于故事架构的设计、人物的设计,作者给出了很系统的分析以及建议,结合自己这几个月的小说创作,我觉得收获很多,一个故事在心里酝酿得越深沉,细节越丰富,当你将它慢慢呈现出来时,就会更自信,更得心应手,不管是从前向后设计,还是从后向前推,故事想要做到基本的架构完整,也都需要下足功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