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少挂碍到心无挂碍
人生在世,难免希望少一些烦恼。
十一年前,希望少一些烦恼,但觉得自己做不到“心无挂碍”,所以把目标定在“心少挂碍”,想借此“远离颠倒梦想”。事实上,效果不错,之后的十年烦恼很少。
去年,经历了较大的烦恼,猛然觉得如果把目标定在“心少挂碍”,那还是“有挂碍”,也就必然还是有烦恼。除非把目标放在“心无挂碍”,也许很难实现,但唯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没烦恼。毕竟,少和多只是量的区别,而有和无才是质的区别。
怎么做到“心无挂碍”?只要有心,就会有心面对的对象,就自然有挂碍,也就自然有烦恼。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没有挂碍,更究竟的办法就是做到没有“心”。
怎样才能没有心?达摩与慧可有一段公案。
慧可向达摩祖师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回答:“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
慧可听了不明其意,追问达摩祖师:“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听了达摩的回答,当即大悟。从此得传达摩祖师的衣钵。
原来,本就没有“心”,又哪来的挂碍呢?我们所有的挂碍,都来自于觉得自己有一颗实实在在的心。
奠基了经典物理学的牛顿说“我愿以自然哲学的研究来证明上帝,以便更好的侍奉上帝。”科学与上帝,哪个是牛顿的心?
毛舜筠和唐唐,哪个是哥哥的心?
“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哪个是孙悟空的心?
20多岁我觉得中医是封建迷信,30多岁我觉得中医隐藏了更深的科学。哪个是我的心?
嘴上知道“本来就没有心”的人很多,真正证到“本来就没有心”的人寥寥无几。对此宗萨钦哲的说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把事物分为本性与显现两种“观”点。在此基础上我理解事物的本性难以得知,但经过学习、思考和行动,能够知道什么是事物的显现,进而知道哪些东西不是事物的本性。把所有不是事物本性的东西“格”去了,事物的本性有可能就出现,也许这就是“格物致知”的道理。用我软件专业的术语来说,能像慧能那样当下format所有事物的显现直接看到本性的人少之又少,但普通人可以先delete。一条一条delete事物的显现,也许有一天就达到format的境界并看到事物的本性了。这个事物的显现,佛教叫相或自我,道家叫万物;这个事物的本性,佛家叫做空性、佛性或自性,道家叫做“道”。
就好象此刻,你在看手机,而你身边的小狗很可能觉得你在抱着一个磨牙棒傻乐。什么是手机的本性?不好说。但我们知道打电话刷微信是手机的本性对于人的显现,如果是对家里的一只小狗,手机的显现很可能就是一个磨牙棒。从人,或者从小狗的角度观察手机,就是“观”点,也叫视角,从多个视角看一件事情,能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各种显现,进而有可能明白它的本性。这个事物,也包括我们自己。
慧能悟道后六祖嘱咐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所以,佛不是那个满脑袋包自带光圈神通广大的家伙,佛就是证得事物本性的人。而人,生来也是想证得事物本性的。这种品质,我们叫“好奇心”。但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迷失在事物的显现中烦恼执着,最终忘却这一生本是要来探究事物本性的。
总有“小明”(小民)要探究
不过,总有一些人在探究本性。而且,一旦探究出某一件事物的本性,就有可能明白所有事物的本性。
我的朋友,是南京某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前几年去了哈佛医学院读博士后,毕业后在美国第五大中医院校做培训部主任。回国期间一起聊天喝茶,他说之所以去美国,是想多一些体验,看看这个世界,也看看别人是怎么看待中医的。他哈佛的导师彭仲康创立的“生物系统复杂度理论”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健康与疾病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有可能对于医学的有效性进行相对标准和客观的评估——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这种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医学方法指引道路。这种方式,是对于健康与疾病另外的显现。
朋友在美国已经待了三四年,如他自己的预期,他多了很多体验,也看到了更多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显现。而我在与他的沟通中,也丰富了自己对事物的显现,包括而不限于以下的事实。
我问朋友老美对中药接受度如何?朋友说接受的很多,但不少穷的吃不起。老美针灸师一般只用针灸,中国针灸师往往针药并用,因为老美很难学会开方子。至于针灸,高级别的医保才覆盖,但普通美国人又买不起好医保,只能买普通医保,一次针灸六七十甚至一百多美金,所以往往是中产阶级以上的才来看中医。加州是例外,普通医保也覆盖针灸。所以朋友说美国是好的针灸医生的天堂,而加州又是天堂中的天堂。他在德州,知道有的针灸医生一年收入五六十万美金,还听说加州有些针灸医生年收入过百万。
朋友在美国负责学校的中医培训,我问学生是老美还是中国人啊。他说是老美。我问老美学中医怎么样?他说老美学中药不行,但学针灸很扎实。因为美国文化很务实,不搞玄的虚的,要的就是实用的,能治病救人,能执业赚钱的。说到这里,朋友说他们学校之前都是只面向老美招生,2016年底他们获得了中国教育部资质认证,所以打算2017年开始面向中国招生。因为中国中医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具备两国医学学历互相认证差异的优势,在美国等同于硕士(Master Equivalent),可以直接申请博士,学制两年。而不需要像其他美国人一样,先读四年硕士。我说这个有意思,中医萝卜会可以协助在国内招生。朋友说好啊,跑去跟他们校长一说,结果一拍即合,校长的授权书就发过来了。所以2017年这是中医萝卜会以及我个人其中一个主要工作,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考研的中医院校临床专业本科生增加一个选择,一个到美国学中医做中医的选择。其实,这个选择不仅是针对中医临床专业应届生的,在我为这件事情就相关人员调研时收到的反馈超出我的预料。有单纯想再拿一个博士学位文凭的。有毕业了几年对现状不怎么满意的青年医生或学校老师想出去看看的,看看能否有一个简单的工作方式可以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方式。有国内事业有成的医生为了孩子教育对此感兴趣的。还有想通过此事去国外看看考虑出去开诊所及从事中美中医文化交流的。看起来很简单的中医赴美留学这件事物的本性,投射在不同人的身上,竟然有如此之多的不同显现,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什么叫自由,不好说。但什么叫更自由,很好讲,其实就是比原先多一个(些)选择。我希望自己更自由,也希望协助别人更自由。
我的另一个亦师亦友的朋友,去年丢下国内某中医院校副院长的职务不当,跑去剑桥做研究,为的是探究中医尤其是针灸的本性。他有时打来电话聊聊天,聊起国内一些所谓出口转内销的中医事物,他特地找到了事物的本源一看,跟国内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在国外发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显现帮我认识了这个事物在国内的显现,进而认识这个事物的本质并不像国内显现的那样。
这个朋友的学生,在我们诊所做医生。他对自己的医术很自信,事实上效果也很好,但对挣钱貌似并不怎么上心,钱多当然是好,钱少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不影响他吃饭读书就行。除了平常临床,他把时间主要放在针灸文献及科技史上,同样是想探究事物的本性。
我还有一个朋友,三年多以前外婆得了肿瘤,看了省城各大医院,说最多活半年,没办法找到了中医治疗。现在外婆身体还不错,生活质量也不错。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中医发生了兴趣,到处遍访名医,也找好的中药材。他曾经要找好的三年陈艾,但对市面上的又不放心,于是干脆到河南地头收了一批艾叶,放到今年端午,应该满三年了。因为收艾叶这件事,他跟河南的乡医群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又建立了乡医与我的链接。乡医作为基层医疗的主要承担者,有着确切的学习医疗技能提高自身收入的需求。对于乡医而言,不管中医西医,能治好病的就是好医。他们没有时间和条件像大城市里中医院校的医学生可以学士硕士博士五年三年三年那样的学习,更不愿意十一年学习以后还有可能看不好病。中医的学习,有一种论调是我不喜欢的。总说既要悟性,还要勤奋,更要时间积累。一句
阅读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2769909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