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则有

作者: 燦々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21:43 被阅读16次

《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译文/古文典籍大全)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无为的圣君,他使万物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但不居于称孤道寡的极位,严格限制自己的言行,因此以行为的高标,有效地阻止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趋势。

圣君行无言之教,看起来居庙堂之高,实则处江湖之间,与民同乐,所以也就没人知道哪一个是君王。

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帝尧之世,这位足矣称之为太上之君的国主。

“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至于文景之治,汉武大帝,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熙盛世,这些耳熟能祥,让华夏文明引人为傲,烁烁生辉的圣贤君主,都依靠自己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领袖魅力获得了当朝百姓的歌功颂德,以及流芳百世后来人的仰慕追捧。

害怕惊惧,谩骂诘责。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也有以古为鉴,警示后人的失败教训。

一如我们对待道的态度。

上士之人,以为道功而不居,无以为用。

中士之人,敬而远之,从不轻言信之,也不否定其无。

下士之人,笑而讥之。

关于这个问题,在哲学的意识形态上也有,唯心唯物两种对立形态的理论学说。

极端的马赫主义则宣称,只有经验可感觉的事物才是真实的,不可被感觉器官感知的事物便是虚无虚幻的。所以他的一生也从不承认原子等物理物质的存在。

隐藏对所有事物存有批判之心,又要警惕科学沙文主义的渗透,是老子五千文留给我们,辩证思维的又一大益处。

劳逸结合,一张一驰的悠闲自在,功事遂成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合理常态。

相关文章

  • 信则有

    《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译文/古文典籍大全)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 信则有

    中央一元旦晚会,主持人:年轻是一中心态。有多少人屈服;又有多少人在疲惫中硬撑,不知改变。

  • 信则有...

    当一个人说出一个观点时,你是认可呢还是否定呢!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它。 今天听了一用电话号码,可以看出一...

  • 不能信,信则有。

    婆婆特别迷信,每当说到这方面的话题,老人家的表情特别虔诚,有时候我们这些小辈就在旁边偷偷地笑。 今天老公的大侄媳妇...

  •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思维导图

    “信则有,不信则无”?

  • 信则有,不信则无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好好学习,好好养身体,好好提升自己慢慢和你走在一起。如同找到希望。

  • 信则有不信则无

    曾经看到过一个小故事。古代有两户人家,一户李姓信佛,另一是张姓屠夫。两家挨在一起,有一日,同上街遇洪水冲走了桥。 ...

  • 信则有,不信则无

    “信则有,不信则无”,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以前只是觉得这是因为一些神鬼之说为了能让人信服而抛出来的一个论点。现在发...

  • 信则有,不信则无

    今天我不用来讲玄和乱力怪神。 洗澡时,忽然悟出信则有,不信则无其实是在说一件事的逻辑 : 信:你就会去做,你会有发...

  • 信则有 不信则无

    6.19 《信则有 不信则无》 1对于自信:同样一件事 自信的人会把它当做机会 不自信的人把它视做威胁。这两种心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则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hd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