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采用一种以物(日记本)追忆过往时光的手法,来引出一系列的电影人物、电影情节以及电影结尾。看到这个老人(莫翰奇)手里拿着的已有五十年历史的日记本,你就会不自觉地猜想他的过去,以及他们放牛班之间的过去…


他,名叫克来蒙马修,姑且叫他马修吧。他是一名音乐家,可能因为年事已高也可能因为太过于循规蹈矩,以致于他有着一颗不擅于奉承和伪装的心,致使他来到了这个名叫池塘畔底辅育院的地方,开始了长达一个学期的教书生涯,成为了这所名声并不好听的辅育院的一名代课教师。
当然,名声不好听一定有它不好听的理由,比如说马修初次到校就有一份不一样的“见面礼”,虽然别的学生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到来。一位名叫麦神父的教师,被一名叫葛贺克的学生砸伤眼睛,致使他在未来的几个月里都无法正常的使用到他的左眼。

这时,该院的院长出现了。他叫哈善,你所以为的辅助院的院长是该名如其人吧?至少,他应该是一个有爱心并且善良的人。不!你错了,这是一位善用体罚来惩治犯错学生的院长,是一位眼里只有金钱跟权利的爱慕虚荣的伪君子。
马修看到了院长利用体罚给学生带来的伤害,也看到了学生因为这种暴行形成的双重性格。他想,他该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至少该用自己擅长的东西—音乐,来感化天性善良却性格孤僻的可怜的孩子们。于是,他向院长请求组建一个合唱团,以此来分散孩子们捣乱好动的心。

马修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灵感,于是他白天教孩子们唱歌,晚上开始谱曲。他从这些孩子们当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天赋异禀、能力出众的孩子,他就是那个前任教师所形容的“天使脸庞、魔鬼心肠”的莫翰奇,一个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马修开始培养他成为合唱团的独唱,一个合唱团里的核心角色…

合唱团的出现和发展有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院董事公爵夫人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想举办一场孩子们的合唱表演,就在本辅育院举行。哈善院长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有获得勋章和爵位的希望…表演如期举行,进展也非常顺利。
就在哈善准备去参加勋章受理仪式时,辅育院却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火,因此他不得不赶回学校。他害怕学院的学生被烈火烧死,也怕社会的舆论和谩骂声将他吞没。他明白这场大火已将他所期待的爵位和勋章付之一炬,也随同院里此刻燃烧着的火一并化作尘埃。
在所有父母都闻声赶来的同时,在大家都以为孩子们应该无一生还的同时,马修老师正带着孩子们从辅育院的另一边往回走。马修老师带着孩子们去野外游玩,带着孩子们无数次想要放飞自己的心,没想到却救了孩子们一命。但哈善却认为这场大火是马修自作主张的后果,是因为辅育院里无人看管的结果。马修老师最终被院长辞退了,他又一次成为了无业游民,但他却拾起自己的勇气,对这个伪君子哈善说教了一通,最后他必须默默地离开,因为哈善不允许他临走前去见任何一个学生。

马修也认为自己存在于这个辅育院并没有什么意义,自己也不过是院长所说的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在自怨自艾的同时他看到了辅育院高墙内飞出来的纸飞机,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字迹潦草的离别语。他想,原来自己的付出并没有白费…

“后来,院里的老师实在无法忍受院长的暴行,举报里院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也一同接受了警察的询问,院长被开除了…”

“那个经常在星期六院门口等待父母的孩子贝比诺,也正好在马修离开的星期六那天和马修一起离开了辅育院,他的所有等待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时间会让我们成长,也会让我们学会承受过去,孩童时期的痛苦记忆和心里阴影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消散…这部电影其实也能够看到我们的影子,引起我们的共鸣,因调皮捣蛋被老师罚站也好,因表现良好被老师褒奖也罢。一个学校总有各形各色,性格迥异的你我,一个学校也总有良师益友,他们也都会成为我们学生时代里最珍贵的一段回忆。放牛班的春天里,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承载着过去,也希冀着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