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现代文学伊甸园现代文学营地让爱流动
来自一个农民工对《鬼子来了》的一点赏析

来自一个农民工对《鬼子来了》的一点赏析

作者: 李武_四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22:21 被阅读185次

我是来自四川中江县的一个土建木工。

有位比较文艺的工友说他看了部电影《鬼子来了》,挺好的!我出于好奇也在网上找来观赏。

编导没有像传统的抗战剧一样,没有用飞机大炮,火爆惨烈,宏大的战争场面,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敢作敢为,轰轰烈烈的英雄形象来讨好观众。当然这需要巨大勇气去承担商业失败的风险。

他独辟溪径,塑造了一个旧社会的农民,善良,纯朴,老实,胆小,懦弱的形象。但他最后勇敢的拿起了武器去向敌人复仇。

看似微不足道的怒火,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铸就了中华民族十几年如一日抗日烈火,峰起云涌的抗日战争。

编导采用黑白色调,从平凡的生活深刻的反映中国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高压军事统治下的极端沉闷,压抑,悲惨单调的生活状态。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所以,他终究要爆发。

他不是兽,被奴役了,就不再反抗。他是我们中国人。

不管他老实,懦弱胆小……他终归要爆发。

编导通过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从物质,精神,肉体,文化残酷疯狂的掠夺,高压管制,以小见大,以点及面,深刻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贪婪,残爆,厚颜无耻的嘴脸。

尤其是70年过后,中华民族已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第四代人,日本军国主义仍在叫嚣否认侵略中国,否认南京大屠杀。

还有多少人刻骨铭心的记得日军入侵的痛的苦,几人而已,还是几十人而已……所以有多少人能理解这部片子。

70年后,国家富强了,人们也安居乐业,我们不妨跟着编导到“安居乐业”的小山村去看看,去感受那时候苦难的生活。

高压状态,一开始村里打着鼓,奏着乐的声音给人一种祥和喜庆安宁的错觉,然后出现军队与军乐队。

那可是日本海军进行曲。日本是个岛国,海军进行曲能吹到那里,自然是日军入侵到那里的铁证。

紧接着小孩子排队等候发糖,进行奴化教育。

设想一下自己家附近驻扎着随时可以屠杀老百姓的外国军队,就不难理解马大三在造爱时听到敲门声那恐惧的眼神,以及女人裸体闪电般躲藏的速度。

物质上的掠夺。

作为北方人,自然面食为主,太普通了,可在日军铁蹄统治下,面粉成了违禁品。

私藏面粉一但查出就要枪毙。对于老百姓来说,面粉都成了违禁品,不能放在家里,只能交给皇军,那百姓吃什么?除了玉米做的窝窝头,土豆,白菜,还能吃什么?

这与日本军国主义宣称来中国,是帮助我们建立大东亚共荣是多么大的讽刺。吃白面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面粉都成了要冒生命危险才能吃的奢侈品。

人生自由。

我们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不被妖精所害,在唐僧休息的地方,画了一个圈,只要不走出圈,就能安全无忧。

可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兵,也有这神通广大之能,他能画地为牢,他有生杀大权。

在地上画一个圈,就能把普通人关起来,在里边你安全,你如出圈,就只能死啦死啦的!

更别说平时巡逻到你家,想吃啥就吃啥,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这个自由是日本鬼子的任意妄为,烧杀掳掠,中国百姓的灾难!

肉体的掠夺。

在影片前段部分,我们明显看到,小山村里就一个年轻的和年老的女人外,其他女人到哪里去?到最后也未出现,不用问,自是抓去当慰安妇了,由此可想到那惊惧一闪而没裸体女人的躲藏。

其二,村子里除了马大三几个男人,大部分男人又到那里去了呢?后来获得粮食庆祝晚宴怎么又出现了呢?

这个有点突然,需要我们去查资料。

据日占时期东北存在的大型煤,铁矿,建设的大型工程的附近,几乎每一处都有万人坑。

以命换铁,以命换煤,以命换矿,以命换资源,以命换效率,这是日本鬼子当时一惯作法。

还强征四万劳工到日本。

命是中国人的,但不违背建设日本的宗旨。

人力不足即使是到河北山东等地去诱骗,绑架中国劳动。

他们把中国人作为一次性劳力使用,就像我们当今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那样便宜。

例:一.抚顺煤矿,1905年至1945年该煤矿被日本侵略者霸占40年,造成至少25万劳工死亡。

二.本溪万人坑,侵占40年。6处较大掩埋死难矿工万人坑超过13万人。

更可恶的是,本溪湖煤矿瓦斯大爆炸后,采矿所长,藤开渡不顾井内中国矿工死活,命令地面送风机停止送风,使大批尚有生存希望的矿工被闷死。

三.本溪南芬庙儿沟铁矿,1937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死难者达17800多人。

四.吉林丰满水电站万人坑15000多人。

五.营口虎石沟镁矿万人坑17000多人。

六.水丰后电站,万人坑约2万名劳工,有的尸骨戴着手铐,有的尸骨牙齿被打掉,有的尸骨手被铁丝捆着。

过度劳累,饥饿,拷打,矿难,其他采矿掠夺资源,造成中国劳工死亡的万人坑还有很多。

由此我想到为什么编导选择东北的小山村老百姓的生活作为电影题材。

因为它不仅深刻反应了东北人民那悲惨的生活。

另外还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内函。

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我们知道,南京大屠杀,我们知道,东北的万人坑,我们知道吗?或者说又知道多少?

特别是当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主流媒体已被各种网络媒体所淹没,负面信息占据了我们的大脑,甚至有的抗日片子拍得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我们是否还记得那场关乎民主危亡,伤亡3500多万人的抗日战争。

我们是否能看懂在马大三通过杀死日本鬼子替乡亲报仇,而被砍下头颅后看到的彩色世界像征意义。

所以我感觉《鬼子来了》是一部中国人良心之作。

中国人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我们珍爱和平,我们也不怕战争!

相关文章

  • 来自一个农民工对《鬼子来了》的一点赏析

    我是来自四川中江县的一个土建木工。 有位比较文艺的工友说他看了部电影《鬼子来了》,挺好的!我出于好奇也在网上找来观...

  • 鬼子来了,鬼子去了

    人群中,总有一个撑着手掌倒立穿行的人,武断决绝。扎破手掌也要如此,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要走出一段血路...

  • 鬼子来了

    一打开电视就是抗日神剧,一打开电脑就是谴日神贴,一时间仿佛我泱泱大国上上下下不管3D还是4D空间到处都在替小鬼子刷...

  • 《鬼子来了》

  • 鬼子来了

    人性是个很复杂的话题,它可以是坏的,也可以是好的,它可以是模糊的,更可以是清醒的。而战争总是很能考验人性,面对...

  • 鬼子来了

    我可以大概把我认识的人分为两类。 第一类完全按照“社会标准”活着。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五十几岁的他们穿着...

  • 鬼子来了

    早就听说过姜文导演的作品《鬼子来了》,听说这片子特别好,是姜文导演的代表作,今天恰好有时间,找到片源,用心观看。说...

  • 鬼子来了

    昨天看了电影《鬼子来了》, 姜文执导的一部关于讲述抗日战争的禁片. 与传统的战争片不同, 这部电影并没有对宏大的战...

  • 鬼子来了

    秋风还没吹起,雷声在阳光下响起来。 这响声是在彪子准备出门时听到的,很沉闷,像是从天边传来。彪子很惊诧,明明艳阳高...

  • 允许一个不同的意见

    我一直喜欢姜文导演,因为芙蓉镇和鬼子来了。看芙蓉镇的时候专注的是刘晓庆,看鬼子来了对姜文是惊为天人。 之后看了后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自一个农民工对《鬼子来了》的一点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ta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