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衣卫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武侠题材的电影都有涉及。影视作品中的锦衣卫高手如云,神秘莫测。锦衣卫始于明代,朱元璋时期。
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明朝的人们来说,确切地说,对于明朝的官员们来说,提起这个名字是谈虎色变。这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是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这些部队由皇帝本人指挥,各有各的职责。
字面理解,亲军应该是整日待在皇帝身边,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但当上亲军并不能飞黄腾达,比如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孝陵卫就是守坟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如果不幸被选入孝陵卫,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活着的皇帝了。
相比而言,锦衣卫可厉害得多了,它是皇帝的卫队,出行时负责保卫,此外它还是仪仗队,上朝时掌管礼仪。所有锦衣卫的成员服装整齐,穿着飞鱼服,佩带绣春刀。正是由于锦衣卫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职责,且都是皇帝身边的人,他们渐渐地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负责打探情报和惩处大臣。
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只听皇帝的指挥,其机构也比较简单,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为最高统帅,下设同知、佥事、镇抚各二人,千户十四人,这些是锦衣卫的高级领导。
明初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必须保证是良民,无犯罪前科,并经过精心挑选和各种训练,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锦衣卫。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向皇帝报告;他们还掌管着“廷杖”,负责惩处违反皇帝意志的大臣。而在大臣眼中,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人。洪武年间,如果大臣家有锦衣卫上门,他就会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别。
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得相当活跃,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锦衣卫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管辖,可以自己抓捕犯人,并审判判刑。在逮捕犯人前,锦衣卫指挥使会发给所谓“驾帖”。
《新龙门客栈》中出现过“驾帖”。 “驾帖”并不是身份证明,而是逮捕证。
锦衣卫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拦,如有反抗,可格杀勿论。由于锦衣卫拥有几乎超越一切的权力,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见到锦衣卫都避而远之。
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此狱名气之大,甚至超过了刑部的天牢,因为能被关进这个监狱的都绝非普通人,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锦衣卫重权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辖,是皇帝重要的统治工具。但这一机构的始创者朱元璋却深刻地认识到了特务政治的危害,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国家法律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将荡然无存,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他命令撤销锦衣卫,并下令所有司法审判行为必须由司法机关执行(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
为了显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朱元璋还当众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以示永不重开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