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不可或缺的绝色佳人,被誉为四大美女之一。她家住河西村是一位姓施的樵夫的女儿,因此得以称呼。后来假若描述一个女子的美貌便已宛如西施之貌来加以修饰,后来的“东施效颦”不就是西施的美貌最好的证明吗?
可惜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拥有芙蓉之姿的西施命运却是坎坷不堪,难道真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带兵直入越国,越王战败其夫妇二人连同其大夫范蠡一起作为俘虏被囚于吴国整整三年。三年期满越王勾践携妻子及大夫返回越国,西施无意间认识越国的国王勾践,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而沉迷上她而西施也有意与君王,于是两人互生情愫,然而还没等到两人将这温情暖热之时,大夫范蠡献上一计,“何不将这美人送于吴王夫差,一来让他放松对我国的警惕,而来可以利用这女子的美貌迷惑吴王,岂不是完美的计策”。
于是西施便作为迷惑君王的人选,但是真正的美人的具备三个条件,美貌,能歌善舞,体态。西施仅仅拥有美貌是不够的,于是她在宫中发奋苦练,整日在歌曲中翩翩起舞,学习各种礼仪姿态,怎样走路迷人,怎样开口说话才能讨得吴王的欢喜,她一步步的经过训练终于成为真正的美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体态优美。这样美貌的女子就连越王都为之痴迷,纵有千般不舍美女还是得将她送入他人之怀毕竟美人如何抵得过江山。
吴王本就贪图美色,再加上西施能歌善舞倾国倾城之貌将吴王迷惑的神魂颠倒,她专门为在姑苏建了春宵宫,筑大池,整日与西施泛舟之上。从此君王不早朝,荒废政务。而在此同时越王却积累实力厚积薄发。最终,越王的计策得以实现,带兵消灭了吴国,“美人计”一说便由此产生。
越王大仇得报,而西施却以受辱,在那个年代谁会理会一个平民女子的生死呢?后来有人称之西施沉江而死,李商隐的诗歌《景阳井》中写到“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在唐代这便论证了西施沉水之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吴王死后,范蠡将其悄悄接走”,范蠡因西施貌美又害怕有朝一日越王也将自己处死,于是将西施一起归隐山林。《越绝书》中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可能世人认为如此美貌的女子不该有悲惨的结局,为其而写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有人说,西施因此美貌迷惑君王导致国亡,成为亡国之罪人,吴国人民最终将其乱棍打死。
关于四大美人之一西施的死,众说纷纭,她究竟是如何死的却无人知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