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笔读书
胡同,是故事是历史是回忆更是情怀

胡同,是故事是历史是回忆更是情怀

作者: 漠世S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10:20 被阅读32次

胡同是北京的毛细血管,胡同味儿可以是浓郁的人情味儿,也可以是淡然的平民百姓味儿,又是还带着点不管不顾的市井江湖味儿。

《胡同的故事》一共收录了46篇和胡同有关的文字,这些文字或长或短,但不曾改变的都是每一个人对胡同的情怀。有的人从出生到成长都有胡同的陪伴;有的人中途来到北京居于胡同;有的人走亲访友,在胡同里留下了回忆;有的人和爱人相识并在胡同里成家立业……

胡同到底是什么呢?胡同是四四方方的街道与房屋,街串街房连房四通八达;胡同是老北京的标志,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市井之地;胡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的遗迹;胡同是建筑设计爱好者的探访之地,寻找着不同的点线交接痕迹;胡同是弯弯绕绕的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走到死胡同,但是更多的依旧是康庄大道……

胡同是童年,胡同是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一般都是童年时期,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生活的最无忧无虑,每一天都在认知这个世界的新鲜事物。所以童年的回忆,每每都是最美好也是最容易记起的。对于成长于北京老胡同的人来说,最珍贵的除了记忆,大概就是老胡同的陪伴吧。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可以想象一下胡同的生活,车水马龙的世界在这里可能并不存在,因为胡同的道路普遍都不会特别的宽敞。道路的两旁,肯定是种满了各种树,太阳照射之时洒落在地上的星星点点,那是一种生活的惬意。在小小的四方桌上沏一壶茶,在小小的躺椅上歪着身子手拿一本书,翻看之时感受着时间在身边的流逝。偶尔打个小盹,听着胡同巷子里吆喝的叫卖声,对于我来说光是想想就觉得生活如此便足矣。

因为在胡同里生活过的人会有一种满足感,不论在尘世中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走进胡同走进弯弯绕绕的胡同,待回到家中,心情已经被冷却,然后细水流从的过着只属于自己的日子。我觉得,走进胡同开始生活,一切都会变的很慢。讨厌现在的快节奏生活吗?讨厌!可是讨厌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节奏一慢,一切皆可巨变。

不是我曾居于胡同,而是胡同构成了我。

《胡同的故事》里的作者,除开出生于胡同成长于胡同的一部分,大多数都是因为工作或者学业曾居住于胡同之中。他们在胡同里成长学习然后获得了现在的成就,回忆起过去的一切,便说是胡同构成了“我”。

一方面,我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我看来是胡同更适合于让人去努力奋发地方,毕竟北京的胡同,有阳光,有历史,有故事!这一点,从胡同的取名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从《胡同的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的文学基地,基本都曾坐落于胡同,而这些大家们最后写出来的文字,也就有了胡同的影子。

胡同的取名,各种各样都有:有以寺庙为名的如老君堂白衣庵隆福寺街;有以朝代衙门所在地取名的如兵马司禄米仓刑部街外交部街;有以生活实物冠名如绒线胡同劈柴胡同(后改为辟才胡同);有按照号码排列的如东四几条;还有显示着过去的高贵门第如恭王府乃兹府;还有的以行业集中地命名或者以居住过的名人的名字命名……

不同的名字带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又能让人去获得一些不同的感知点。比如中国作家协会宿舍曾在的小羊宜宾胡同,原名小羊尾(读“以”音)巴胡同;比如乃兹府其实原名奶子府,是从前在皇宫当过奶妈的阔绰老太居住的地方,老百姓尊敬她故称乃兹府(满族话为奶次)……

我并不了解胡同,但是从《胡同的故事》里,我却知道了很多很多关于胡同的知识。胡同,这个名字起自元代,亦称衖通,蒙古语水井的音译。胡同正正方方却又四通八达,想到哪里都能穿过。胡同孕育各种名人,不论要从哪条胡同里,清出几位书画家、名角、票友、学者、教授,或者部长、将军都不困难。

如果不看《胡同的故事》,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胡同也会是我想要去走的道路去触碰到砖墙去感受的时光。只期许,将来我去北京的时候,还能够找到那些老胡同,让我去体验一番时光静止的精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同,是故事是历史是回忆更是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qs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