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早在“四书”之一《大学》里就有精辟论述。该书提出教育的八大要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面2个要素是讲科学,“格物”指研究客观世界,“致知”即认识客观世界;中间3个要素“诚意、正心、修身”,讲的是做人,人文精神;最后三个要素“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通过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所达到的目的。
在人类发明史上,科技与人文好比两只羽翼,推动着人们从茹毛饮血、衣不遮体的野蛮和蒙昧状态,不断走向启蒙和开化,最终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
人文与科技地位相同,都有助于改善人类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如今风靡全球的智能手机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人们正感受着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人文情怀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文与科技的关系正在悄然改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现在无论在外面还是在家里,无论在地铁公交上,还是人流马路上。几乎无处不在,总有人低着头,沉浸于手机的无限精彩,忽视了身边朋友家人间的交流、感受,就像过去吸鸦片一样,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可谓“两耳不闻问询声,一心只看手机屏。”
一个没有人情味的社会,即使有发达的科技,也不会长久地立足于世界。
希望国人不要做现代科技的奴隶,放下手机,重新回归到面对面,眼神与眼神之间的真实交流,生活没有手机也可以丰富多彩!让手机回归通信工具的位置,做回自己生活的主人。

前不久新闻上说,外国吸毒人员靠看“中国网文”戒掉了毒瘾,我上网一搜发现这样的例子居然不胜枚举,可谓“稀奇”。
关上国门,咱们自个儿心里明白:中国网络小说自互联网普及,一直逃不开抄袭泛滥,利用写作软件批量生产网文已是圈内半公开的秘密。而在受众广泛、影响力大的影视剧行业里,用写作软件抄袭的“网文界痼疾”暴露得尤其明显。写作软件,是AI人工智能技术的一项研发成果。从某些职业的需求角度来看,写作软件的开发确有益处,例如在公文写作,体育赛事等较为简单的新闻报道中,一款智能的软件甚至机器人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根据关键词的提示,生产出一篇文意通顺的稿件,未尝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
但在文化创新领域,若不对此类技术加以规范和制约,长此以往的后果不仅是声讨没完没了的抄袭者,打几场无关痛痒的知识产权官司的问题,危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
科技从来都是双刃剑,若把道德伦理甚至法律底线都排出科技门外,那么科技之光将变得暗淡。
可见人文是科技大道的基石,没有人情味的社会,只是身体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
我喜欢的作家周国平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科技与人文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抵御科技成瘾、重视人文精神,这个时代定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