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敦煌

作者: 潇湘静女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5:12 被阅读59次
梦中的敦煌

不知道敦煌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魅力,让我如此心驰神往。也不知道为什么身边很多人嚷嚷着要去敦煌。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像要进行 一次虔诚的朝圣。对我来说,敦煌就像一个没有人间烟火的梦境,我一边向往着,同时更害怕揭开它的面纱。

在去敦煌之前,我对敦煌的了解止于飞天壁画、沙原隐泉、大漠驼铃、丝绸之路……但仅仅是这些,足以让我给自己勾勒出一个绝美的敦煌。

(一)

落日余晖下,我们的汽车行驶在无边的沙漠之路上。经过阳关时,看着眼前的景色,便想起唐代诗人王维那两句著名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是汉代设置的边关,自古以来有太多诗人以阳关边塞为背景表达过生离死别和家国情怀。当落日触碰地平线,最后一缕阳光照射出人们眼里无尽的悲伤。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二)

我们的首要目的地是鸣沙山月牙泉,源自于我看过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散文《沙原隐泉》。那时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里应该还没有被列为国家景区吧。否则,为什么余先生的文章通篇体现出深深的宁静与安详,并没有什么门票与游客的影子?仿佛周围并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独身一人,专注于脚下与前方。

我们再来时,却不能如此了。订房间,吃快餐,买门票,解决完这些不能不做的俗事,我们进入了景区。刚进大门,便看见大波穿着鞋套的游客,那鲜艳的颜色,相当刺眼。五颜六色的丝巾随风飘扬,难得看清丝巾后面的脸是什么样子。

看看我们,什么都没有准备,我突然有点后悔没有带鞋套和丝巾,都怪自己心太大。不过,没带那些也并不是件坏事,不论怎样,尽情地体验吧!

梦中的敦煌

远远的,看见了沙山,很多人顺着扶梯正在往上爬,很多人正在沙山顶端,也有很多人不走寻常路,远远的,像一只只蚂蚁缓缓移动。

梦中的敦煌

看着驼队在沙漠里来来去去,颇有点丝绸之路的味道,虽然,是收费让游客乘坐的。我们也想体验体验,问价,100元/人,我们犹豫了,纠结再三,最终,放弃。(后来,我们始终没能乘坐一回骆驼。)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往右边走是月牙泉,软软的沙子看似温柔如水,实际却很难缠,走起来并不容易。没走几步,我的浅口小白鞋里就进了沙子,很是硌脚。随后弯弯的月牙泉出现在眼前,不知为什么,旁边还有一个大水滩。听说如今的月牙泉已经失去生命,靠注水维持,究竟不知真假。月牙泉边不再是一间简陋的屋子,而是修起了亭台楼阁。我的拙见,也许留着那旧房子更有意境吧!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望着并不太高的沙山,我却萌生了一丝恐惧。蜿蜒的脚印,笔直的扶梯,看起来都那样陡峭。但好奇战胜了恐惧,我鼓起勇气开始顺着扶梯攀登。若不是有扶梯,爬沙山真是一件了不得的体力活,走三步能退下两步,而且脚在沙里,就像一个个温柔的陷进,进去容易出来费力。不时有人也顺着扶梯下来,扶梯很窄,须小心错开,再继续前行。一时风起,沙子迎面扑来,只得将头埋进两只胳膊里。任由沙子打在身上,顺着脖子滑落,钻进衣服里。

梦中的敦煌

终于到了山顶,看着山下的人,亦如蚂蚁一般。月牙泉,就像一弯月亮,镶嵌在这沙漠里,永不褪色。山背面的远方亦是沙漠,敦煌城,便是这沙漠里的一片绿洲。坐在山顶,风沙呼啸,将自己放空,感受任岁月变迁,这山,这泉,永在。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下去的时候快多了,即使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倒掉鞋里的沙子,迫不及待地来到小亭子里休息。虽然结束了,但就像沙子一样留在脚上的,还有它那温柔的痴缠。

回去大家都立刻好好洗了个热水澡,冲掉了残留在身上的沙子,神清气爽。

(三)

再说一说莫高窟吧。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它是一条佛教艺术文化长廊。据说在公元366年,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脚下,当时夕阳西下,他忽然间看见三危山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金佛在闪烁。乐尊又惊奇又感动,认为此地即是佛祖圣地,于是顶礼膜拜,决心在此拜佛修行,开凿洞窟。此后一千多年,历代佛门僧人、官民商贾都来此捐款开窟,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洞窟里很暗,为了保护壁画和佛像不受光线的损害。走进去,最显眼的是中间墙壁里面的佛像,线条温顺柔软,色彩华丽,姿态庄重而安详。接着环顾四周,可以看到每一寸墙壁上都绘有精美的壁画,有山水风景、佛像、佛教故事等。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它的颜色变得暗沉不再艳丽,但可以想象它曾经的多彩多姿。

可惜这样一个璀璨的文化宝库,它繁盛过,辉煌过,却在历史的变迁中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历经岁月洗礼,外国人的洗劫,伤痕累累,却在这沙山岩壁上遗世独立,沉沉低诉。

其实,走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间,即使有导游带领,即使观看制作精美的宣传片,也是无法心领神会,静下心来感受的。而只有在离开它之后再想起,它的轮廓,它的历史,有关它的一切,才在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

梦中的敦煌 梦中的敦煌

走进敦煌,便是将它剖析得支离破碎,远远地回忆起,它将又是完整而迷人的模样。

相关文章

  • 梦中的敦煌

    不知道敦煌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魅力,让我如此心驰神往。也不知道为什么身边很多人嚷嚷着要去敦煌。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像要进...

  • 朝拜敦煌,畅游关城

    敦煌,是一种梦想,敦煌是一种信仰。 借着假期的时光,启程去敦煌,开始梦中的追寻之旅! 在清晨第一缕暖阳包围着脸颊时...

  • ​传承与活化敦煌音乐,QQ音乐如何玩出数字文保新思路?

    敦煌曲子戏、敦煌舞、敦煌民歌、敦煌古乐谱……敦煌音乐文化俨然是个“国家宝藏”。一战时期,敦煌文物遭到破坏,大量的敦...

  • 敦煌有“毒”!

    日本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英国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欧洲。” 敦煌学者段文杰说:“敦煌在中国...

  • 初识敦煌

    在敦煌,对敦煌,你不知道怎么去诉说,怎么去描述,因为你接近了敦煌,但又似乎离得很远。 看着敦煌的天空,住在敦煌的宾...

  • 大敦煌——读《敦煌印象》,望飞天故乡,千年一梦大敦煌。

    敦煌情结缘于2006上映的一部电视剧《大敦煌》,近日闲读《敦煌印象》,不免又激起了我想要朝拜敦煌的强烈冲动。 敦煌...

  • 《我心归处是敦煌》阅后随笔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这本书既是樊锦诗的个人传记,更是近代以来几代敦煌人发现敦煌、守护敦煌、光大敦煌、传承敦煌...

  • 内心安定,哪里都是归宿

    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需要我,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我问我敦煌尽力了!不...

  • 莫高精神——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

    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颗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 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我为敦煌尽力了...

  • 敦煌,敦煌

    2016年5月20号凌晨,我和许先生踏上从张掖开往敦煌的火车。一夜迷迷糊糊,始终按捺不住对即将探索未知的兴奋。因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梦中的敦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hn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