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四川省简友广场
川北石窟群:藏在古道山间的“佛国”

川北石窟群:藏在古道山间的“佛国”

作者: 艺旅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16:03 被阅读0次

悠悠蜀道,连通古今,书写千年史诗。

穿秦岭,越巴山,蜿蜒的古蜀道犹如血脉一般,将巴蜀与中原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艰难蜀地也一步步蜕变为“天府之国”。

古蜀道 图源/筱溪听泉

“秦川道,翠柏天,商旅兵家密如烟。”古道上的商旅络绎不绝,或往秦陇,或入蜀地,交流互通。

佛教也沿着古道向四川盆地延伸。经过南北朝的繁盛和武则天的推崇,佛教在四川走向鼎盛。无论是官吏还是民商,多以开窟造像捐资出力作为礼佛的方式。

千佛崖苏颋龛,由唐代高官苏颋捐资修建 图源/广元市文广旅局

8世纪以来,中国的佛、道摩崖造像以“四川最盛”。乐山大佛、安岳石窟、广元千佛崖、巴中南北龛……四川是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广元千佛崖第806号窟(唐)持莲观音 图源:广元千佛崖

四川地区的石窟石刻造像按时代与造像特征可以分为川北、川中、川西与川东四大区域。川北石窟多在广元巴中,它们地处中原入川要道金牛道米仓道,得风气之先,是最早开始开窟造像的地方,更是不乏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珍品。

#广元石窟

金牛道上绽放的石刻艺术

★广元千佛崖

千佛崖,是四川地区规模最为宏伟的石窟群,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

千佛崖全景旧貌 图源/广元市文广旅局

现存龛窟848个,造像5300余尊,以唐代作品数量最多。

千佛崖大云古洞(唐) 图源/广元市文广旅局 千佛崖莲花洞(唐) 图源/广元市文广旅局

唐代龛窟多为来自两京地区的中、上层官吏所开,他们带来了京城地区流行的题材和样式,因此,千佛崖唐代造像其艺术水准和两京地区不相伯仲

★广元皇泽寺

皇泽寺,造像始凿于北朝晚期,历经北周、隋代、唐初的不断开凿,到高宗、武周时期达到全盛,之后趋于衰落。

大佛窟 禹涵/摄

现存造像57龛,大小造像1200余尊,是隋唐时期蜀地石窟寺的重要代表之一

#巴中石窟

米仓道上鲜为人知的深山明珠

★南龛摩崖造像

南龛摩崖造像,是巴中地区规模最大、最集中,也最为完整的佛教造像群

南龛摩崖造像 图源/携程旅行

在雕刻技法上和艺术处理上,南龛造像打破了以前那种神秘化和程式化的束缚,体现了盛唐时期的雕塑艺术风格。

南龛第83号双头瑞佛龛(盛唐) 图源/四川文旅厅

有些主尊佛,面上流露微微的喜悦,给人以亲切之感;众多的菩萨像或单独成龛,或与阿弥陀佛、地藏合塑一龛,人物造型妩媚多姿,肌肤细腻丰满,富有女性的特征。

★西龛摩崖造像

巴中现存石窟中开凿最早、雕刻最精的造像是西龛摩崖造像。

西龛·天宫楼阁 图源/博物馆|看展览

这里可以看到反映净土世界的石刻天宫楼阁,高两米,有三层,方形台阶,转角斗拱,楼阁上雕刻有供养菩萨、供养天人和伎乐飞天。伎乐飞天所持各种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也是难得的建筑造型,更是值得珍视的唐代建筑标本,为无数建筑学家所关注。

★石门寺摩崖造像

石门寺摩崖造像,石窟共开二十龛左右,比照附近的广元千佛崖和巴中南龛造像,石门寺的窟龛都是中小型龛,题材以说法为主,也有二佛并坐,造像风格为唐代。

石门寺摩崖造像 图源/微博@中子星坠落

★巴中水宁寺

水宁寺石窟位于巴中市城东37公里的水宁寺镇,古寺今已无存,而寺前沿水宁河两岸约500米的石岩上至今仍有盛唐造像38龛316躯。这些造像多为盛唐作品,少数为晚唐雕刻。

水宁寺石窟2号龛 图源/雅昌工美 玄鸟

其中最精彩的当数位于原寺后山崖上的1-9号龛,此九龛均凿于盛唐,堪称巴中现存窟龛中雕刻最精美、最具艺术价值者。造像人物众多,布局疏密有序,龛后的空旷与侧壁林立的神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寺前对岸千佛崖上有十余龛小佛,保存情况较差。

★通江千佛岩

通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石窟雕凿于唐龙朔三年至开元七年,前后历时56年,共有造像54龛,造像3000余身,分布在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

千佛岩石窟七级佛雕佛塔 图源/四川通江

整个造像群由净土变、天龙八部、说法图、七级佛塔、千佛屏等龛组成。龛形有方形龛、双重檐龛、拱形龛等;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和镂空雕刻手法。千佛岩石窟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雕艺精细,栩栩如生。

通江千佛岩石窟既有初唐时期的简朴,又有盛唐时期的风韵,是研究唐代服饰、美术、彩绘、雕刻、建筑等的珍贵实物资料。

★白乳溪石窟

白乳溪石窟开凿于唐代,现存龛窟23个,造像151尊,碑刻3通,线刻经幢1个,题记4幅,分布在四块锥形白砂岩石上,龛窟形式有单层圆形龛、双层方形龛、外方内屋形龛等。

白乳溪石窟净土变佛雕 图源/四川通江

石窟装饰华丽,雕刻艺术精湛,是融宗教、彩绘、建筑、雕刻、音乐、服饰为一体的盛唐时期石窟佳作,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阆中石窟

古城、石窟与书法艺术并存

★阆中永安寺

永安寺始建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续建和培修,占地15亩,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存建筑主要为元代、清代建筑。大雄宝殿的正前方,是一楼一底的观音殿,殿中有香樟木观音像,相传为唐代所雕。

白乳溪石窟净土变佛雕 图源/四川通江

整个阆中永安寺的古建筑全部都是用纯柏木建成,不仅结构细,耐腐,而且建成的建筑古朴典雅,色泽鲜丽,从而使得永安寺历经数百年流传至今,建筑,藻饰、石雕、木雕、泥塑、绘画等技艺都属于上乘

永安寺大殿壁画局部旧照 图源/若愚的新浪博客

大殿佛像后山墙上,有壁画彩绘“天龙八部图”,并有“元至正戊子”的题记。历史期间壁画和塑像均被毁坏,所幸图像资料犹存,画家程世秋又将其临摹复制。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碑院镇,是一尊刻凿于唐末的石刻艺术精品,也是中国最大的石刻立佛像之一

禹迹山大佛 图源/南部文物

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

循着历史的脚印,让我们入川北,走蜀道,在涪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流域的岩壁上,探访人迹罕至的唐宋石窟艺术。

-END-

编辑|艺旅文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川北石窟群:藏在古道山间的“佛国”

    悠悠蜀道,连通古今,书写千年史诗。 穿秦岭,越巴山,蜿蜒的古蜀道犹如血脉一般,将巴蜀与中原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艰难蜀...

  • 川北、甘南旅行季,这个佛国秘境堪称“小西藏”!

    运营者:成都玖壹叁户外【cd913hw】 川北、甘南的佛国秘境,虽然这里没有西藏那么著名的神山圣湖大寺庙,没有青海...

  • 【原创】革新古道 一溜千年梦

    古道,第一印象“世间再无古道”,弄撒!风景区的古道,修缮成旅游观光道,不再路难行;山间古道,被改建成为健身步道,再...

  • 秘密

    嘘 你是我的秘密 藏在山间温柔的风里 藏在水面灵动的涟漪里 藏在我如痴如醉的梦里 我的心里

  • 游古道

    游古道 (新韵) 奇树山花古道边, 清泉悬壁鲤鱼闲。 山间美味藏荒野, 三五成群作半仙。 拍摄:范丹霞

  • 京郊竟有历史悠久的十大沧桑古道

    妙峰古道 “妙峰古香道”曾是旧时人们去妙峰山进香的主要道路。??妙峰古道原为山间土路,崎岖难行,清同治年间,太监安...

  • 【七绝】伯温古道向天伸

    【七绝】伯温古道向天伸 文/林海 伯温古道向天伸, 草木沿途雨后新。 外旦山间闻绝句, 吟诗原是故乡人。 平水韵十...

  • 原始山乡

    和风晨曦,云雾缭绕 早起耕作,忙到日落 茶马古道,山间穿梭 西南边陲,故乡袅袅

  • 读诗有感

    诗人无赖吟风月 托物寄情凭空说 天上白云随孤雁 山间碧水绕佛国 对景伤情情难却 睹物思人人冷漠 无中生有找无趣 不...

  • 梦江南(二)

    鸟飞尽。空余半天云。山间茅店酒沽净,古道迁客醉意沈。旧事惊梦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川北石窟群:藏在古道山间的“佛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qq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