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乍醒,燕归来;衔春泥,筑新巢;唤风雨,润物细无声。
小时候,每当燕子归来,父亲总是叮嘱我们不要拿着竹竿去吓唬燕子,即使午休也半掩着门给它留道。年幼无知,总藏着无数个为什么?后知,燕所至,春临之,田垄之间,步履匆忙,人人忙的不亦乐乎,播下秋收的种子,植下一年的希望。原来,燕子所至,是带着希望的。
而今,春天里,桃花芬芳,燕子却越来越少。随着视野的拓宽,却发现有着一个如此让人痴迷的燕子,峰峦耸峙的大山里,野性十足的非洲,圣洁之地西藏皆有她的身影。她便是江一燕。 朋友说,我是一个假粉丝,我不予否认,因为我没有江一燕的一切的个人账号的关注,哪怕是微博。我讨厌那些碎碎语,更不愿江一燕在心中的形象被受抨击。有时候觉得,就这样自私一点按照个人的想法去理解,挺好。唯一知道关于小江的动态,应该自由那个总是写着非洲故事,记录支教点滴和人间感动的公众号——小江的时间间隙。每一篇,每一个动态都会慢慢的读,偶有羡慕,时有感触。原来一个人的人生可以活的这么精彩。
《我是爬行者小江》,这是第一本小江的书,一本关于爬行者的故事,一只走的很慢很偏的爬行者,在四川的大山里直角故事。记得扉页陈道明作序“韶关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阴,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不少演员费劲周折地美化自己的样子,我却宁可你花更多的时间来涵养你的才情。比如像现在这样,写一本书来记录和思想这些年来的奔跑进去”。在很多小江的粉丝中,大家对于她作为演员的身份了解远不及对她作为一位慈善家的了解。因演出与大山里的孩子结缘,没想到这份缘却让小江坚持了支教八年,成了无数孩子的小江妈妈。

在书中,她写道:“生活中我是一个懒惰的人,而在孩子面前我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了力量”。支教的岁月,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每天住在学校,开始承包了孩子的音乐美术课程,也许这种躯体的累只有她一个人能体会,可每天她的笑靥总是如花。

“物资上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但物资并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种子,一个爱的正能量的种子。我小时候也有一个这样的老师,不过她很早就离开我了 ,后来有人告诉我天上有颗星星就是我的那个老师,无论你走到哪里”。她给孩子送去的不只是物资上的改善,更多的是在孩子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

《在时光里流浪》,这是小江的第二本书。在第一本书中,故事感触源于支教,书中的角色是小江妈妈,在大山里支教的老师;那第二本,她的故事跨越了国界,她的角色是一位自然的倾听者,保护者。更确切的说,她是自然的女儿,携着相机在西藏,非洲记录着那些即将遗失的永恒。在序言中,好友陈乔恩说:“她的心,她的情感,她所向往的,都在这些美好的照片里”。
电影《七十七天》,无片酬的她用自己的演技和对自然的敬畏配合着导演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她说“我们一直双脚踩在大地上,站立的视角有时候会让我们失去对土地的尊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文字似乎都显得些许苍白,让人震撼的是每一幅照片,每一次定格都在无声的诉说与呼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