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三将士归玉门

十三将士归玉门

作者: 历史学者唐不闻 | 来源:发表于2021-06-18 15:56 被阅读0次

在汉朝,为了防止匈奴实力增长,自汉武帝时期开始,便实行在西域设置校尉并屯兵的政策,否则,匈奴会从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掠夺财富和人力,并胁迫他们成为附庸,对汉朝产生更大的威胁。

到了东汉时期,东汉朝廷在西域的车师国部署了两位校尉,己校尉关宠将军,屯兵车师前部;戊校尉耿恭将军,屯兵更遥远的车师后部。

西域诸国离东汉首都洛阳有数千里之遥,地理和气候都不比中原,时而雪山阻绝、时而流沙万里,冬夏寒暑都令人生畏,屯兵的条件可以想象。

公元 75 年,凛冬将至,戊校尉耿恭将军看手下士兵已经开始冷得哆嗦,便派出了一名军吏范羌,向东回到东汉和西域的边境敦煌郡,请求从那里调拨一批冬衣,运送到车师给士兵御寒。

而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决定,在几个月后,将成就东汉史上最肝胆相照、义勇可鉴的一次拯救行动。

在范羌领命离开后不久,匈奴大军就来围攻耿恭所在的金蒲城。城中人少,只能坚守。耿恭便令军士用毒药涂抹箭头,一齐大喊:汉家神箭,中者不祥。众人纷纷将箭矢射出。匈奴中箭者在毒药的作用下,伤口迅速溃烂,疼痛不已,因此大惊,皆以为汉兵有神妙之术,暂时退去。

耿恭于是领兵退守疏勒城,因为疏勒城旁有山涧水,更方便士兵的日常生活。但数月之后,匈奴再次进围,断耿恭水源,将疏勒城围个水泄不通。汉兵饥渴难耐,不得已只好榨马粪汁饮用,但始终无人言降。耿恭知道匈奴将久围不去,亲自带领士兵在城中挖井,直至深挖十几丈,方有水泉涌出。汩汩溢出的清泉,宛如神赐,令唇干欲裂的士兵从绝望里重新看到了生机,被匈奴包围的疏勒城中一时响起了许久没有的欢呼声。

另一面,屯兵车师前部的关宠将军也因屡受匈奴围困,不得已向首都洛阳发出了求救书信。而在洛阳,老天子汉明帝刚刚去世,新即位的汉章帝并不熟悉西域的事务,便让公卿大臣们一起讨论此事、商量对策。

其中担任司空一职的第五伦(姓第五,名伦)认为,不值得千里迢迢派大军涉险去拯救区区数十人。

而担任司徒的鲍昱则明确表示反对,他义正言辞反驳道:当初派遣两位将军深入西域危难之地,如今紧急之时,却弃之不顾。这样做,不但纵容了匈奴的暴虐,还让朝廷之内的忠义之臣闻之寒心。两位将军领兵不过数十人,而匈奴围困几月都不能取胜,强弱之势可谓分明。

鲍昱更主张,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令边境的敦煌、酒泉两郡太守,各自发兵数千人,趁匈奴不备,击其于疲敝之时,然后隆重地迎耿恭、关宠将军光耀回国,以安慰这两位为国赴难之臣的耿耿忠心。

幸运的是,汉章帝接受了后者的意见。

在接到朝廷命令后,酒泉太守段彭领命,征发敦煌等几郡的士兵前往西域,之所以从这几郡,是因为敦煌等地是东汉的西疆,离疏勒城和柳中城最近,但尽管如此,一来一回可能也要四十日左右。

在敦煌郡紧急征发士兵出征时,有一名军吏的神色显得比其他人更为焦急,他正是耿恭之前派来运送冬衣的范羌,听说将军被匈奴围攻已久,他恨不得背生双翅,马上就前往支援解围。

公元 76 年正月,各郡前来营救的兵马首先进发车师前部的柳中城,一番厮杀之后,破敌大胜,斩首匈奴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人,匈奴仓皇而逃。不过援军仍然来迟了一步,此时,城中的关宠将军已经赫然战死。

但这一站后,汉朝的大军也犹豫不敢再往北营救耿恭了,因为越往北则越接近匈奴的主力,孤军深入的危险越大。而且时值隆冬,天山北面暴雪数尺,步履维艰、难以行军,很容易遭遇埋伏被袭。众将一合计,决定就此班师回朝。此时,从队伍中站出来一名军士,正是范羌,他言辞急切请求道:耿恭将军现在疏勒城,近在咫尺,诸位将军莫非要弃之不顾?

众将面面相觑,却仍然没有前去搭救的意思。

范羌见状道:如此,请给我一些人马,我自己前去接耿将军回国。

汉军这才分了甘愿前往的士兵两千,由范羌领着,冒着大雪,继续深入北地。

且说耿恭将军和数十名麾下,此时正继续在疏勒城中坚守。自到此处屯兵以来,已有半年之久,远无朝廷之援,近有城陷之忧。几十人在绝望中,唯苦守而已。没有人知道要守到何时,也没有人知道能守到何时。匈奴时围时撤,然而即使撤走,精疲力尽的他们也已经没有向任何地方移动的能力了。城中渐渐缺粮少食,匈奴曾派使者招降,指望他们军心摇动,但耿恭将军毅然将使者杀死在城头。所有人都知道大限早晚将至,说一点儿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投降,也是绝不可能的。

这一日夜间,城外兵马之声又纷纷而起,从远至近。城中汉兵以为匈奴再次来袭,不禁既惊又悲,彼此依靠着站上城墙继续坚守,并准备随时赴死。马蹄声渐响,却闻城外军中一人高声呼喊道:我范羌也,大汉遣兵来迎耿将军!

城头的士兵一愣,随即立刻丢掉手中兵刃,发了疯一般拥抱在一起,山呼万岁。

城门大开,两拨汉军彼此相拥而泣,耿恭和范羌也相对,涕泪横流。

匈奴闻耿恭欲归国,即刻发兵来追。汉军且战且行,但终于因饥困多日,一路相继有人不支而死,他们熬过了最困难的半年守城生涯,却没有熬过那一条长长的归国之路。耿恭和守城士卒离开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到边境的玉门关正式进入汉界时,仅剩十三人,个个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不成人形。

大汉中郎将郑众亲自在边境为这十三人洗沐,改换衣冠,认为他们“单兵守孤城,卒全忠勇”。

这是一次两千年前拯救大兵瑞恩式的壮举,人称“十三将士归玉门”。

相关文章

  • 十三将士归玉门 -

    《后汉书·耿弇列传》中,记载了东汉军队一次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的行动,虽然篇幅短小、后人所知甚少,但惊...

  • 十三将士归玉门

    今天分享一个令人血脉喷张的历史故事——十三将士归玉门。 公元74年,汉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

  • 十三将士归玉门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耿弇之侄,一位比之任何名将都毫不逊色的青年将领,一位被匈奴人奉若...

  • 十三将士归玉门

    首发于我的公众号【黑笑小说家】 ———————————————— 某一天在地铁上昏昏欲睡时,一部标题为《十三将士归...

  • 十三将士归玉门

    在朝臣争吵不休是否救援边关将士时,另一高官司徒鲍昱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

  • 十三将士归玉门

    在汉朝,为了防止匈奴实力增长,自汉武帝时期开始,便实行在西域设置校尉并屯兵的政策,否则,匈奴会从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

  • 读后汉书•十三将士归玉门

    史家下笔墨如金,耿恭阙如少年时。由来慷慨多大略,永平十七破车师。戊己校尉屯金满,提兵三百鸩傅矢。汉家箭神真可畏,会...

  •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2019年,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上映,影片所讲述的,便是两千年前“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然而真实的历史...

  • 两汉风云之十三将士归玉门

    第一章 定策 永平十八年春的西域与往年没有不同,凛冽的寒风吹着纷飞的大雪让整个西域都陷于沉寂之中,看不到一丝生命的...

  • 耿恭不应该这样被提起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近些时候忽然被媒体广泛提起,我确实感到很意外,本来,东汉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三将士归玉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fk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