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的友友可能会记得,我在年初定了 21个 新年目标,在3月份的 时候调整为0.
然后昨天,我在朋友圈里面发了一条消息,向大家正式宣布打算开始学习素描了。也就是说经过了几个月的犹豫考量,我终于选择素描作为学习画画的起点。
是不是我又有新的目标了?
也是也不是。
一个好基友问我,“你到底在折腾多少个新鲜事啊?没听说过“术业有专攻”吗?常人一个爱好能坚持下来 都 不易,你这都哗啦啦的都整多 少个爱好了?“
我说,“不然不然,多乎哉 ?不 多也。“”
不 外乎,琴棋书画,身云星野,是吧?
我只是把 别人 吃好的,喝辣的,晒朋友圈,看小红书的时间换成了自认为更适合健康,更有益于我的娱乐项目而矣。
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有三:
首先,我以动养神。
不像很多人喜欢用彻底放松来放松精神,我更推荐对大脑的兴奋点进行切换的方式进行休息以保持健康和活力。
因为我们都知道大脑和心脏一样,一休就没有下文了。绝对的放松是紧张的源泉。
因此,最好的休息,莫过于替代。新鲜事物就是大脑最好的充电器。不用整个神经元组都进入休息状态,而是激活另一个区域的神经元在。
其次,我追求新,求变。
地球人都想远离老年痴呆,怎么办?一定得求新,求变,以毕生学习为己任。
为什么是“琴棋书画”?眼睛相当于大半个脑子,视觉信号对大脑刺激超过其他感官的和,手指等肢体末端的感知细胞所能够带给大脑的刺激,也是相当可观,可以做为有益补充。
最后,我不强求结果。
不当专家,就一定很可惜吗?
我觉得不然,小时候我就觉得那课文里的熊瞎子掰苞米最快乐。
为了公认的价值观去做一件事,求一件果,是压力的来源。
比如说,那孩子们上课外兴趣班,有多少个可怜的孩子不是被钢琴美妙的乐声吸引,却被教者和父母裹挟到必考到钢琴10级才算有个爱好的?!目的有时有益,有时徒增压力。
如果学习变成压力,觉得去做是一个负担,就不能成为一个长期下来不消耗意志力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了。
可能有人说呢,我如果去学习烹调,做一些好吃的,或者干脆聊聊天,逛逛街,这也算是有效的休息啊。
是的,这是一种放下。不过,MS这很有点后遗症的呦。比如你热爱做饭。热爱做饭,你能保证做出来的食物都有别人吃完吗?好吃不好吃可能到最后,都是谁做的,谁得吃完。吃完了,就吃多了,就发胖了,得慢性病了。不吃完,丢了也浪费,心里能舒坦吗?
这不合理,不绿色。
求新,求异,爱一事,做一事,不毕求好,不求目标,这才是健康养生之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