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客厅自从有了孩子以后似乎就没有再整齐过。桌子、沙发,电视柜,茶几,随处可见宝宝的玩具和书籍。我们没有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她收拾玩具的习惯,当然也是我们大人也喜欢随手拿放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时候看到满屋子都是玩具真的很崩溃,后来就越来越耐受,我心中有个信念:这个家不仅仅是大人的家也是孩子的家,与刻意保持整洁相比,孩子开心快乐更重要。家是我们安居的地方,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地方,家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而不是我们为了它去牺牲孩子的探索欲、孩子的天真与自由。在我的家里,家是孩子探索实验的启蒙场地,是孩子感受自由的地方。这就是保护孩子专注力的第一点:
(一)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一切让位于孩子的探索欲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当小婴儿的双眼能看清东西的时候,当ta的小手可以伸出来想摸摸你的时候,婴儿对世界的探索欲就开始了。我的小宝现在九个月。大概在两个月的时候,她就开始伸手摸我的脸,抱她走的时候,她会东张西望。她的耳朵特别灵敏,开门声,窗外的狗叫声,爸爸的说话声,姐姐的叫声,甚至是雨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她都会聚精会神的听一会。就比如她正在吃奶,突然外面一声狗叫,她会停止吸吮,眼睛斜着,耳朵竖起来,去听声音。后来大点的时候她会立刻把头扭过去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三四个月的时候抱她出门,她就开始用手抓她能够着的一切东西。会通过哼唧等方式让大人抱着她去拿她想要的东西。后来会爬了,她开始喜欢一些小洞洞,一些圆形的东西,有时候能坐在窗户边和窗帘玩很久,有时候她需要大人扶着走到她想要去的地方……
说这么多是为什么呢?我们发现当宝宝很小的时候,我们会为宝宝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她抓人啦,她把吃的糊的到处都是的啦,她哭着要去拿她想要的东西啦,我们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去满足孩子,让ta干想要干的,给ta支持,给ta鼓励,欣赏ta一切探索的行动。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这么理解婴儿的需要。我的小宝刚处在会爬的阶段,每次当她爬得很起劲,或者正坐在地上专注玩她的玩具的时候,奶奶会突然把她抱起来:“宝宝,不能爬在地上,地上凉!”然后孩子立马会一声大哭。(可以放个视频,让大家感受。)
孩子为什么会哭呢?就比如你正在看一个特别爱看的电视剧,然后有人突然把你的台关掉,或者电视关掉。又比如你正在啃一个美味的鸡翅膀,有人把你的鸡翅膀给打掉在地上。你会立马能体会到胸中升腾的愤怒、沮丧的挫败感!而此时的孩子是一样的,婴儿不会说话,只能哭来表示。事实上,很多大一点的孩子也不会表达情绪,也是用哭来表示。可是又有多少家长理解了孩子的哭声是在表达他们的需求呢?
刚刚举的就是一个家长无意识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我的家里,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提醒奶奶,你看她玩的正起劲,你突然抱她起来,她没有办法再继续她的活动。孩子的专注力就这样被破坏了。我们现在住在四楼,又是这么热的夏天,爬一爬不会着凉的。你们的孩子小时候不是是到处爬,可能地上的鸡屎都吃,不也挺好的嘛。
这是一个婴儿最初的探索欲的表现,我们大人就像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一样,一定要保护孩子的探索欲。
我家大宝是个非常活泼好动的孩子。我想她的活泼好动也是与我的保护有关。她喜欢玩水,喜欢玩泡泡,我们就按她的需求给她准备好,后来她长大了就不用我们给她准备。拎个小盆,放上水,端到客厅来,拿块肥皂,她坐在盆里就玩起来。她一开始是用肥皂洗手,后来又洗头,后来把全身洗一遍,她就那样坐在盆里玩了很久很久。很陶醉,很忘我的玩。(有照片为证,哈哈)我就在旁边静静地坐着,时而欣赏着她。她玩了一年的水,能把客厅,阳台,卧室搞的都是水。她每天因为玩水换很多套衣服。家里的肥皂也是经常被泡在水里。后来又是颜料、牙膏、洗发膏挤到水里实验,后来是不同洗衣液的混合,………现在她已经六岁了,还是很爱玩水,只要她喜欢,我们就让她玩。或许哪天等她长大,上生物课、化学课的时候,这些玩水的经历会给她启发呢。
这仅仅是她探索的一个方面,她坐在抽屉里,钻到柜子里,爬到桌子上,她一天蹦到晚,从沙发到垫子,从床到台子上……家里的衣服,枕头,被子,杯子,甚至碟子碗,连我们大人都会是她的玩具。
可能说到这很多家长已经在心理嘀咕了:这太纵容孩子了,这还像孩子样嘛,这就是猴子,也太闹腾了吧。
是的,我就是这么教育我的孩子的。其实在孩子玩的很开心的时候就会像个动物。我家小宝在地上玩球的时候和小狗是一样的。大点的孩子疯玩的时候和猴子或者野马也确实有可比性。我们大人经常去劝导一些孩子:“玩就尽兴的玩,学就好好的学。”这句话把玩和学的关系联系到一起。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这说明孩子玩得开心是可以学的投入,孩子投入到游戏的专注力是影响孩子的学习力的。很可惜的是,当大人对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往往这个孩子是不能安心玩也不能静心学的。为什么呢?这个时候家长们首先反思的是,在他们小时候尽兴玩的时候,你允许了吗?
我允许我的孩子像狗像猫,像猴子像野马一样的玩。在游戏的时候,人和动物是有很大相同之处的。既然是玩,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条条框框,成人眼中的禁忌。不然哪来的专心玩?尽兴玩?
在保证她自己安全和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尽可能支持她一切探索行为。到目前为止,我还会为我对她一些行为的禁止而觉得懊悔。比如有时候她把水搞的到处都是,我会向她发火,让她不要再玩了。那是我没有处理好我的情绪,我没有提前跟她说好只在阳台或者卫生间玩。她喜欢玩水,有错吗?没有。
孩子在纵情玩的时候,家长不要连基本的情况都没有判断就去吓唬孩子:“不能蹦!”“不要扒!”“不能这样玩!”
家长在叫停孩子行为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真的有生命危险吗?真的不能玩吗?我在叫停孩子是为了什么?让家里安静?家里干净?让自己轻松?还是真的为了孩子着想?
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比如孩子在尝试从一块大石头上跳下来(这里的大石头可以是桌子,沙发等等),那么你可以从孩子的情况以及现场来衡量,这个风险能不能让孩子承受?我觉得,很多事都有风险,就比如大人开车也是有风险,但是不能因为一点风险就不去开车。有些跤孩子摔了能长教训,有些错误孩子犯了能知道错的体验,我们肯定不会让孩子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就是这个危险在大人思考后,觉得不会有大碍,不会伤害到孩子身体,有可能还会让孩子体会到勇敢,成就感,有可能孩子会从一次错误的尝试中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就是探索欲给孩子生命带来的力量!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的家里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我有很多朋友的家就是这样。我去了他们的家,一眼看去,真舒服!可是时间坐久了,我就会觉得不自由。会觉得拘束。就比如我可能需要考虑茶杯有没有放到对的位置,孩子的玩具有没有碍眼?
而他们的孩子到我家来都会有一种放飞自我的感觉。被压抑和束缚的爱玩天性一到我家的时候就展露无遗。是啊,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想把孩子训练成什么样子,可能在你够不着的时候她越会是你想不到的样子。当规则是一种压抑的时候,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就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