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选择
这位马可的儿子,留给后世最出名的形象是头皮狮子皮,手持短棒的赫拉克勒斯的cosplay像,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卡西乌斯·狄奥毫不留情的称他为“帝国的灾难”。帝王家从来不缺败家子,能把宇宙第一帝国从巅峰推到深渊的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
2000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角斗士》似乎给出了一个答案,但很可惜的是,电影大部分都是改编的,不能反应真实的康茂德。电影以康茂德视角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小康开开心心的和姐姐来到前线看望父亲马可,马可遗憾的对儿子说,你是个渣渣,我要把皇位让给马克西姆斯,还要把你姐姐许配给他,小康作为资深姐控,一想到心中的女神和王位都要让给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心一横把父亲给闷死了,然后他下令杀掉马克西姆斯和他全家,后者是一口黑锅砸在脸上,幸好武艺高强逃出虎口活命。小康有历史外挂,成为了罗马皇帝,为了纪念父亲日耳曼战场的功绩,决定举办角斗超级联赛。在一次比赛后,他为胜利者颁奖,没想到对方是小强命的马克西姆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赛后姐姐又开始和老情人打擦边球,小康一口老血憋在胸口吐不出去。小康毕竟是皇帝,捏死一个国家运动员还不跟玩似的,最后把马克西姆斯以叛国罪名被处死,执行方式是在角斗比赛上由自己亲手砍死。最后一段直接把S级剧本拉到了A级,没想到即使玩作弊我们的小康还不是主角的对手,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死在了比赛场上,狗血的全剧终。
作为贤帝的马可为啥明知道儿子不行还要传位给他?五贤帝一直有着良好的传统,养子继承制,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事实上呢,前四位根本没有亲生儿子,这是一个倒逼的制度,到了马可这一次,他有14个孩子,最后成年的只有这么1个儿子,你说他不行,不行也要行。另外,如果马可放弃这个儿子,后果就会好了?那也不用再等十几年了,皇帝死后自己人直接开打,除了康茂德以外任何人坐上罗马皇帝的位置都会遭到质疑,有想法的人也会利用康茂德失落的情绪引发内战。马可是最会思考的皇帝,各种沙盘推演早就做了无数遍了,所以他不会对一个将军说:“我儿子不行,你行你上”这种话。
战争结束
在马可的遗体火化后,康茂德宣布战争结束,但是身边的将军,包括姐夫庞培亚努斯希望继续坚持,面对这样的情况,最终两边都选择妥协,战争又维持了4个月,康茂德在那一年的10月份返回到了罗马。已经躺在地上等死的蛮族意外的得到了媾和的机会,最终罗马与最大的两个部落,马尔科曼尼人与夸地人分别签署条约,各项条件表面上都有利于罗马,实际上罗马放弃了最后一次能彻底解决蛮族的机会。条约中有一项:蛮族提供2.6万人加入辅助兵,昨天的敌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保家卫国的战士。
即使没有打开上帝视角,那一代的毒舌就已经开始抨击康茂德的软弱无能,这次和谈,也直接使得波西米亚地区的行省化计划泡汤,也就是说罗马失去了一个新的高卢或者达契亚。以上都是站在国土面积大等于国力强生的基础上,事实上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高卢是罗马少有的行省化成功的案例,不列颠和达契亚完完全全就是亏本买卖,就好比一家上市公司,想让自己的规模扩大,整天收购一些类似于共享小粉车,吃饱了外卖等低质量公司,最后把自己给玩死了。所以这里我们再次回到伟人奥古斯都留下的遗训,禁止罗马疆域面积扩大,这是一条深思熟虑的建议,他在位时缩减军队,以最小的人力守护漫长的国境线,这是开国皇帝的真正用意。
话又说回来,康茂德肯定不是体恤到奥古斯都的苦衷才选择结束战争的,他只是受不了北方的寒冷。在与蛮族媾和后,罗马军队从中立地带撤出,这就是马可时代日耳曼战争的结局。这次对于罗马的“屈辱”意外的使罗马在多瑙河获得了60年的和平,从结果上来可以说是重大胜利,1.罗马与“近蛮族”形成了良好关系,2.和谈协定全部对罗马有利,3.罗马经历了20年的战争,终于可以喘气恢复国力了。所以仅针对这件事情,为何将所有的褒奖给一个穷兵黩武的皇帝,却把最恶劣的骂声丢给带来和平的继承人,这确实很不公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