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爱情这门课》,作者鼓励我们勇敢去爱,努力学习去获得爱,把握爱。但他也强调爱情是复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
作者用长篇小说《走出非洲》的作者凯伦.布里克森的传奇人生故事解读这个看法。
凯伦1885年出生在丹麦,她的祖父是个贵族,家里也很有钱,当她10岁的时候,家里出现了变故,父亲上吊自杀了。
从此凯伦感觉自己的社会身份就低人一等。
在她24岁要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她特别想嫁给一个贵族,这样自己就能拥有上流社会的荣耀。出于这个虚荣心,她想尽办法想嫁给有男爵封号的远房表哥,没想到这个男人一点都看不上她。
凯伦又赶紧掉头去追求男爵的弟弟,以获得梦寐以求的男爵夫人的名号。两人虽然很快结了婚,但显然这段婚姻中没有爱情。他们彼此都知道这是一桩买卖,缔结了一场无爱的婚姻,两个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丈夫到处游猎,风流成性,染上了梅毒,还传给了凯伦,致使她一辈子都深受梅毒的伤害,一直都没有治好,这就很悲剧了。
凯伦和男爵结婚的时候那么功利,带着庸俗的欲望,最终使彼此陷入深深的绝望中。
但凯伦在不爱中放下了对爱情的执着,即便是绝望的婚姻并没有摧毁她,她选择了直面生活的困难,投入到咖啡园的经营中。
于是在非洲恩贡生山脚下的咖啡园,凯伦重生了,她的精神在广阔无垠的非洲得到了自由自在的发展,拥有了“独特的幸福体验和自己的天地”。
在现实生活中会看到不少与凯伦相反的案例,常常能听到原配当街暴打小三,花重金请人侦查跟踪丈夫和小三的行踪,整夜不眠,以泪洗面,想着如何挽回丈夫的心,当感到无力挽回时,就陷入毁灭对方的疯狂。
有的人选择了坚强,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获得新的生命,在艰难中爆发出人生的创造性,在痛苦的经历中锤炼自己的心理的韧性和抗挫能力。
记得离家出走的苏敏阿姨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无法忍受家庭那个压抑环境,出于对自我探索和自由生活的渴望,她就驾驶着自己的小车车,从河南郑州出发,开始了她的自驾之旅。
她的旅程持续了两年,自驾了8万多公里,这一过程中,她不仅走遍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也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重生。
苏敏阿姨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原因可能在于她代表了很多在婚姻中挣扎的女性,她们可能也在寻找出路,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迈出那一步。
她的勇敢和决心给了她们希望和勇气,相信,即使面对困难,也有改变现状的可能。
每个人遇到这种不爱的爱情,都会有痛苦和失落,如果可以用更加成熟和理智的方式去面对未来的生活,这大概也是一种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