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一本书《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目前豆瓣阅读评分8.0),它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艾伦·B 知念所著,他通过研究世界各地七千多童话故事,从以成年女性为主人公的故事中,选取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用当代心理学视阈加以阐释。
书中的这些故事无论来自哪里,无论是来自北风呼啸的西伯利亚,还是来自意大利或伊拉克;无论是来自非洲内陆,还是来自日本岛屿,都具有与女性相关的共同主题。它们都指向女性的原型。在世界各地,女性全都处于第二性的位置,而我们的社会正受困于过多的男性能量——出现了太多的行动、暴力、权利的操纵或滥用,太多的竞争、个人诉求。对希望把女性从第二性中摆脱出来的人们而言,这本书是一部精彩奇妙的指导书。当然你若是认为它是一本女权主义的书,那就想偏了。它的意义不仅限于让女性摆脱第二性,而更多的是对成年女性自我觉醒和成长的一种启示。
书中的12个故事,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间和文化背景,却都揭示了每一个女性从饱受挫折到自我觉醒的艰苦卓绝历程。全世界的女性都需要自我觉醒,觉醒需要一场斗争,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好准备,直面昏昏思睡(逃避)的倾向。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要么认同男性社会,要么认同女性社会,同时双方都把对方妖魔化,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陷入沉睡的世界——这些睡着的人们完全隔绝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了触动这个世界,我们自己必须要进入睡梦之中,以便找到唤醒我们自己的方式。童话是很好的方式之一。
艾伦选取的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里,女性反抗魔怪、找回真实的自我、与狂野的姐妹共舞、唤醒世界,最终获得女性在世界上理所当然的位置。可惜的是,书中并没有来自中国的故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实际上是父权制文明,女性的地位地下,女性价值未被承认,女性更没有独立的人格。“三纲五常”这一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的训条,将女性定位为男性的附属品,顺从是美德。中国女性大多数都没有走上反抗压迫和贬斥的第一步,更别谈“自性化”(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
或许,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出现过“公主拯救王子”的原型,但整个文化传承都是男性发声,主流价值观是父权制文化,女性觉醒的故事没有传承和发扬下来。广为人知的中国女性故事,却是孝女、烈女、贞洁女、望夫女、怨女、冤女等等,当然也有富有智慧的女性形象出现,但并没有完成“自性化”(使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哪方面具有独特性,同时又是一个平凡的人)。
在阅读这本成年女性故事时,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中国成年女性的处境——击溃一个中年女人有多容易?今年5月份,在一场女作家图书分享会中,大家提到“女性中年危机比男性更严重”,而到了7月份,微博话题《长沙31岁二胎妈妈跳楼:击溃一个中年女人有多容易?》又引发了同龄人的共鸣。成年女性所面临的压力或阻挠是多重的,获取岁月静好何其不易,女人们通往幸福的旅程是漫长而艰巨的,并时常令人困惑。女性童话故事,是一种精神感召,又是一种挑战,一种鞭策,一种诺言,更是一种警告,这些生动的故事发出警告,要是女人不去倾听自我内心的声音,女人不去重振自己的聪明才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读完《拯救王子的公主: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全书后的一些启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成年女性需要听从内心,自我觉醒,经历曲折,才能守得幸福。
成年女性需要活力去面对外在重负,需要智慧去解决各种角色带来的问题,需要独立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女性童话故事和男性童话故事,互为补充。因为两者描写了不同的成长任务,女性不能只一味地等待王子的解救,男性不能只靠暴力来解决魔鬼。
女孩需要看一些能唤醒世界的女性童话故事,而中国缺乏这样子的童话素材。这本书可以给只知道白雪公主的女孩儿一种新的认知视角。
大人也需要童话,童话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隐喻,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独特的困苦经历,我们可以从中童话中找到富有想象力的解决之道,从受困者转变为具有英雄气质的人物。尤其是中国的成年女性,需要这种具有觉醒力的童话。
PS:因为是精神病学家写的书,所以故事解读里会出现一些心理学的专业名词,大致是荣格系,若是有心理学基础阅读起来更顺些。

网友评论
女孩们~
需要看公主拯救王子的故事
这样才不会变望夫石
推荐一本适合母女成长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