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由于互联网的作用,熬夜的人是很多的,几者是“爱夜的人”?我不能断言,我称自己,是为半个爱夜的人。
“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而是爱那“孤思默想的生命沉潜状态”,是为一种难得的心境。
“爱夜的人”,“也不但是有闲者”,而是爱那于深夜中可以一气提笔成思想之文,正所谓“闲别人之所忙,忙别人之所闲”。
“爱夜的人”,“也不但是不能战斗者”,而是爱那特别的一种生存状态——“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的冲破性的奋斗,非于暗夜不能酣畅淋漓地奋斗。
“爱夜的人”,“也不但是怕光明者”,而是爱那自有的、独特的“听夜的耳朵”“看夜的眼睛”,听别人于夜中所未闻,看别人于夜中所未见,自成一种特异的人生思想的形态。
谁人能够否定“夜”是人的存在空间?谁人将“夜”作为发展的空间?“夜”不正是思想舞蹈的广阔平台吗?
夜,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没有了夜晚,即没有了生命的绵长力量的存在。
夜,是一种特别的时间存在的空间,为怎样的人生作为所占据,分野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命作用力或影响力。

夜,是什么?
“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我不能如此地“定义”夜,只能享受这夜的“定义”,所以,我谓自己半个爱夜的人。当然,非为纯粹至真的“爱夜的人”,也是不能如此定义的。
这个“定义”的揭示是:“人唯有在黑夜里,才能直面真实。”不是吗?人都是在黑夜里才“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完成“赤条条”的真我之存在。进而,我们就明白了一个真理:“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这“两样”,还能脱开伪饰者与真实者吗?需要我们好好想想。
“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这是怎样的眼力与思想?这正在于:“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这无疑正是大多数人所不拥有的素质和能力,包括我在内,也是我们的正规教育所没有教授的。此种“听夜”与“看夜”的素质和能力,非刻苦自学与奋斗出不可!

“爱夜的人”能够“领受夜所给与的光明。”
黑夜,给予人以光明。这确是“平常心”而“异常思”了。此种“批判性思维”,才是创造性思维,才是创新性思维,才是创造力所在。
黑夜,给予人光明,正在于黑夜的“抹杀力”——把白天的人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剥开,见出“乞怜,讨好,撒谎,骗人,吹牛”。可见,“夜的降临”是专门向“白天的捣鬼”而“捣鬼”的——“学识不凡的头脑”在夜中是否还“非凡”呢?
“爱夜的人”,能够“领受夜所给与的恩慧”,故而说,“光天化日,熙来攘往”是夜的“装饰”。简言之即:白天的热闹、喧嚣不过黑夜的装饰。如此辩证法的湛思创力,非为“爱夜的人”是不能有的,不可发现的。
“夜终会有‘尽’”,但“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
白天,往往是看不到“自我”的,被他人淹没了;唯深夜,能够看清自我的真在,能够看清大千世界的实质,但需要有“听夜的耳朵”“看夜的眼睛”。
参考文献
《夜颂》:《鲁迅全集》(人民文学版)第5卷,第203-204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