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野圭吾《恶意》

作者: 与温 | 来源:发表于2021-07-25 23:33 被阅读0次

我读的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书就是《恶意》,零零碎碎的时间凑起来看了两天,不得不说东野的写作手法确实很特别,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它的最深层藏着一个谜底,然后你也会跟着反复推敲,就像走一个迷宫一般。

故事开头是野野口修的手记,以他为第一人称讲述了日高邦彦这个人,日高邦彦在他的月刊里面说了自己很受邻居家猫的困扰,所以用毒丸子把猫毒死。通过杀猫事件先入为主让人认为日高邦彦是个冰冷无情且冷血残酷的人,甚至他死的时候我还觉得死得其所,因为我也是很爱猫,就觉得日高这么做确实很过分,让我也心生怨恨。

在加贺恭一郎的记录中,他怀疑凶手就是野野口修,在野野口修的手记中有好几处隐藏的陷阱,虽然他有近乎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但逃不过加贺恭一郎的推理,比如日高留下的烟蒂、理惠夫人的证实、提前设置的电话等。

在加贺恭一郎的推理后,野野口修承认他杀了日高邦彦,也交代了犯罪事实。但对犯罪动机守口如瓶,是什么样的犯罪动机让他如此保密,生怕会被公之于众。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有什么犯罪动机值得这么去保密?既然承认了犯罪事实,那犯罪动机为什么会难以启齿,这里面肯定有天大的秘密,我这么想。

“对你而言,那真正的动机若被公之于世,比起因杀人嫌疑被捕还要可怕千百倍”

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推理野野口修的犯罪动机,从他准备的稿纸、磁盘,让人误以为他是日高邦彦的影子作家,还有日高初美(日高邦彦前妻)的照片、围裙等让人误以为他们俩有私情,还有伪造的七年前的录像带,这些很容易让人觉得日高邦彦就是个只会利用和威胁别人的无能小辈,就连成名作也是窃取别人的,他还逼迫野野口修为他的文章做背后的操刀手长达7年之久,本以为案件到这就结束了,但是,事情的真相远比想象的更加离谱。

加贺恭一郎反复重读了野野口修的自白书,发现有好几个疑点,他带着这些疑点去走访了过去认识他们的人,结果出乎意料。在别人的眼里日高一直是善良、正直的人,就算被腾尾折磨也不曾低头,但野野口修受欺负的时候转眼就去成为腾尾的帮凶,作为施暴者的帮凶,就算做了帮凶,他其实没有真正摆脱腾尾的控制,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被欺负而已。

日高也没有野野口修说的那样冷酷无情,不得不说,野野口修的自白书是带有目的性的,如果没有深入调查,那他将以日高影子作家的身份存在,真正窃取日高的成果,而致使日高被世人唾弃,这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堵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

野野口修从始至终都活在日高的影子里,他很自卑,他很想成为作家,但他始终没有日高的成就,勉强是个儿童文学作家,而这个头衔也是因为日高的关系才得到的,日高也知道他过去的种种不堪的行为。

在野野口修的眼里,日高就像太阳一样耀眼,自卑感深深刺痛着他,最终决定杀死日高的是他知道得了癌症的时候,他无法带着对日高的恶意死去。所以,精心策划了一场子虚乌有的局,他嫉妒日高所拥有的一切,这种嫉妒使他发了疯地想去占有,而且这种嫉妒已经在他心里埋了好多年,就像一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最后引发了一场雪崩。

其实,这种恶意存在在很多人的心里,不过被东野圭吾用无限放大的手法写出来,让你认识人性的扭曲。你无法直视曾经帮助过你且保守你过去不堪的秘密的人,被无限放大以后真的很可怕,比魔鬼还可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东野圭吾《恶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dn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