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存储管理单元。输入一个虚拟地址和一个地址映射表的基地址,输出一个物理地址。

获取物理地址的详细过程如下图:

图中VA代表虚拟地址(virtual address),PA代表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什么是虚拟地址?为什么使用虚拟地址?本文不做介绍,请自行了解。
地址映射表是一张记录着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的表格,它存储在DRAM中。查找到的物理地址需要加上一个偏移量才是最终的物理地址,该偏移量通过取虚拟地址的若干位得到。地址映射表可以有多级。一级页表需要查表一次即可得到一个物理地址,二级页表需要查表两次,以此类推。通常多级页表结构的MMU会通过加入高速缓存来减少查表次数,从而加快访存速度。
拿GPU中的MMU举例,

- 图中#1过程传输的数据一般有:顶点数据、纹理数据、页表数据等;地址为物理地址;
- 图中#2过程一般包含:寄存器读写和中断;地址为寄存器地址;
- 图中#3过程除了#1中所述数据之外,还有GPU产生的中间数据,比如:染色后的顶点、片段数据等;地址为虚拟地址。
GPU若要正确的读写DDR,必须通过MMU获取到正确的物理地址。
地址映射表的基地址通过配置寄存器告诉GPU。地址映射表的基地址是一个物理地址。 地址映射表由驱动程序产生。
伪代码表示MMU获取物理地址过程如下(没有高速缓存的情况):
uint8_t mem[SIZE]; // 显存
uint64_t va = 0x89ab1234567; // 输入的虚拟地址
uint32_t pgt_l0_base = 0x0; // 第一层级地址映射表的基地址
uint32_t offset_0 = va[47:39] * 8; // 从va的第39到47位得到在第一层级地址映射表的偏移量
uint32_t pgt_l1_base = mem[pgt_l0_base + offset_0]; // 第二层级地址映射表的基地址,参看图1
uint32_t offset_1 = va[38:30] * 8; // 从va的第30到38位得到在第二层级地址映射表的偏移量
uint32_t pgt_l2_base = mem[pgt_l1_base + offset_1]; // 第三层级地址映射表的基地址
uint32_t offset_2 = va[29:21] * 8; // 从va的第21到29位得到在第三层级地址映射表的偏移量
uint32_t pgt_l3_base = mem[pgt_l2_base + offset_2]; // 第四层级地址映射表的基地址
uint32_t offset_3 = va[20:12] * 8; // 从va的第12到20位得到在第四层级地址映射表的偏移量
uint32_t pa_base = mem[pgt_l3_base + offset_3]; // 物理地址的基地址
uint32_t offset = va[11:0]; // 从va的第0到11位得到物理地址的偏移量
uint32_t pa = pa_base + offset; // 得到最终的物理地址,参看图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