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和四大因素有关:成熟;活动经验;社会性相互作用;平衡化过程。他把每个因素极其相互作用看作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
成熟和遗传
遗传自始至终地对发展过程有限制作用。成熟,作为先天潜能之实现(的程度)就是这种限制由以建立的机制。“成熟知识决定了各个特定阶段的可能性的范围,它并不导致结构的建立。”因此,成熟因素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广泛的限制作用。这种限制是随着成熟过程而变化的。
活动经验
儿童所建构的每一种知识,都是通过与客体或他人的相互作用才获得的。活动经验是引起同化和顺应的原因,它导致了认知的变化(结构或图式的变化)。
社会性相互作用
皮亚杰用这个因素来说明人们彼此之间的观念的交流。这种相互作用在“社会——约定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同他人的相互作用也会促进那种导致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产生的不平衡的出现。社会性相互作用有多种类型。既可以同他的同龄人发生相互作用,也可以同父母,或其他成人发生这种关系。
平衡化
“在这三者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协调,这种协调就是一个平衡化过程。自我调整恰恰就是平衡化的实质。”儿童一旦获得活动经验,建构过程就会开始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协调也就开始了(同化和顺应)。在此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广泛内在的控制和调整。平衡化也就是使新的经验能够被成功地整合进图式的调节者。

感情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就是感情的发展。感情所涉及的是情绪、价值、道德推理和“情感”等。
皮亚杰认为,感情和智力一样,都不是先天的。首先,感情的发展和认知或智力的发展有着某种相同的意义。智力的发展,总会伴随着一个相应的感情发展的过程。儿童把经验同化进情感图式的方式,与他把经验同化进认知结构的方式是没有区别的。知识便是这种活动的结果。其次,所有的行为均具有感情和认知这两方面,纯粹的认知行为或纯粹的感情行为都是不存在的。譬如,“喜欢”数学的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一般会取得迅速的进步,而“不喜欢”数学的儿童则进步缓慢。这两种情形下,认知行为都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
简言之,感情结构是随着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建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