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和平战士》,是在周老师的叙事督导课上,我们用了半天的时间共同观看了这部电影,在没有看之前,产生巨大的好奇:什么样的影片可以让老师“敢”把它用在非常珍贵的课程体系里?
时间很珍贵,影片也很珍贵,一直记得几年前看完这部电影的喜欢。通常一部好影片之后会迅速找到原著(《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再看一遍,新的理解与体悟。
这次的空中影片就从这部开始。

什么是你生命中重要的?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丹和苏格拉底去爬山,爬山的过程有很多值得赞叹的事物,到了山顶后丹问:“你让我看的到底是什么。”苏格拉底用脚点点边上的石头。丹无法理解,这有什么价值?满腔期待全部落空。
苏格拉底提醒他:整个登山的过程很兴奋很快乐。
丹还是停留在,没有什么值得期待,只有石头,幻梦落空,白白浪费三个小时的沮丧里。
没有可以确定的目标,所作的努力难道是没有意义的吗?
与自己想象的不符,没有到达想象的美好图景,难道就没有美好出现吗?
“我也不确定我们找到了什么,从来没有确定过。”
在意目标还是在意过程?
习惯了目标导向,是否看到日常的忽略?
习惯了随性而行,是否看到也有聚焦的可能?
可以享受过程,也可以享受目标,没有是非对错,只是去看到生命的更多元,离开习惯的定格,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重新衡量你所谓的“重要”,这份“重要”到底勾动了你的什么?
它是你心中真正想要的,还是别人想要让你要的?
打破幻相之笼
书中苏格拉底说丹沉溺于幻相,积习难改,总在追求成就与娱乐,从而避开痛苦的本源,躲避隐藏在心底的恐惧,他让丹观察自己的思绪,观察情绪其实是因为无法控制的思绪而起的反射动作,这样的思绪就像一只野猴子被蝎子蛰到一样。
丹不服气,开始用本子记录自己一天的思绪。一周过去回看自己的记录吓了一大跳,因为居然出现这么多的思绪,而思绪大部分还是负面的。
潜意识的背景乐终于有机会显露了出来。
抗拒眼前发生的事时,心智就开始飞奔;
袭击的思绪其实是自己创造的。
用静坐练习觉知力,看见头脑里的喋喋不休。

当运动员遭遇粉碎性骨折,
当成就都已成过往云烟,
当所有人认为你“应该”怎样,
当遭遇意外,
可以怎样活?
敢走下个阶段的英雄之旅吗?
“一切事情都有目的,就看你怎么去善用它。”
“每件事情都是一项功课。”
她说,千万别让心中的明灯灭掉。
她说,在能量最低的时候,不怕,既已到了谷底,只需蓄势待发,总有触底反弹的时刻。
安住在一个片刻又一个片刻里,在“成住坏空”的自然规律里经历。
当下的生命
“你在哪?”
“这里。”
“现在是什么时候?”
“我在这里,当下。”
影片最后的灵魂对话令人动容。
而她分享的新故事与往日也不一样。
与之相处的日子里,印象中的她不轻易进厨房,她说,进厨房,厨房是场灾难。
当她专注在此刻,听音频的时候就是听音频,做事的时候就是做事,不追求效率,只专注在当下,开始体会到厨房的乐趣。
人处在当下,潜力无限。
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苏格拉底
*每日输入/输出/开源/固本:每日除了输入与输出之外,维护心中珍视的朋友关系,好好照顾身体,增加自己的能量。
*每次只做一件事。
*对纷杂的朋友圈进行清理。
*享受每一刻,打开心去体会。
*于细节中发现生活的美。
*生活禅,提高敏锐度和专注度。
*停止应激反应。停下来,不挣扎,踩刹车。
*吃有益健康的食物,吃需要的分量。
*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做事,尽力尝试。
时间飞快,不知不觉流淌过一个半小时,感谢下午大家的共同创造,期待下周相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