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种阅读方式的普及,反而阅读纸质书的人似乎没有那么多了。读书的习惯其实是在很小的时候养成的,小学开始也不记得是谁引导的,启发点实在是没有印象,但老母亲每日“好好读书”的话,常年都在耳边叮嘱,我只记得第一本看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似乎还演了电视剧),到后来的《安娜·卡列尼娜》、《呼啸山庄》,还有大、小仲马等写的名著,印象中名著居多一些。曾经一度父亲看我总是呆在家里,生怕我变成了书呆子,书呆子没变成,但喜欢宅在家的特质倒是不假。
到了初中直至高中,琼瑶阿姨的小说、电视剧几乎占据了我课外的所有生活,剧中无数个女主角似乎都能照进我的影子,也因为当年《情深深雨濛濛》的火爆上演,间接地引出了后来我恋爱的叛逆期。上大学后也因为谈恋爱几乎荒废了整个校园生活,喜欢阅读的习惯也完全被打破,我成了琼瑶笔下那个炽热陷入爱情的女主角,幸而那个男主角成了现在的老公,算是剧本中最圆满的结局了。
我一直相信阅读能给人的生活和心情带来很大的改变,当然时下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对压力比较大的人也是挺难的,所以也就衍生了前几年直至现在特别流行的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解决的可能是当下你所关注的不准确的阐述,而真正了解一本书,其实还是需要自己去阅读,找到你所理解的作者的意图,不然听书或是碎片化读取的知识也就只是局限于知道了而已,精华其实并没有汲取。
现在很大一部分人知识焦虑,其实也是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不充沛的一些人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改变生活产生的,因为要节省时间,快速的获取一本书的要点知识,所以才会选择听书听课,可往往是大部分时间听了看了,想汲取的东西并没有领会到;那么可不可以这样,我们选择听书之后觉得不错就下载电子书或者买纸质书来进行阅读,虽然有点花时间,但我相信你想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更大。例如:前一阵在小红书看到有人推荐《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这本书,其实对于作者侦探类方面的诸多剧作我甚至一本都没有看过,何况我还是刑侦类的爱好者;但看到的即刻我便下单购买了,直至现在看到了第八章,觉得作者之所以有那么有名是有道理的,她的生活时时充满了惊喜,不断的惊喜满足了她性格中的好奇心,并且在文章中我也终于知道:我写下一段文字和用电脑录入或说出来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原来作者的感受我也一样有,这就是融入到作者的生活和本人,你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人物。
读书APP或碎片化阅读是可以持续下去的,它只是阅读方式的改变而已,因为今后的生活是科技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怎么让阅读感更强烈一些,也是越来越多的文化商人更加在意和提升的。我希望那个时代在进步的同时还依旧保存传统文化的东西,因为它是可传承的。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