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到器,中国瓷器,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世界文化中璀璨的花朵。瓷器,兼具实用与美感于一身的艺术,是中国美学最典型的例证。中国瓷器文化充满着人文精神与时代烙印,深深的吸引着世人。
举世闻名、美轮美奂的青花瓷萌芽于盛唐,厚积于宋,薄发于元,登峰造极于明清。而清代康、雍、乾是青花瓷走向衰落前的最后辉煌。在我国陶瓷开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以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一朵奇葩。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要所喜爱。
康熙帝,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启了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康乾盛世”。这时期,不仅经济发展,文化事业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康熙时期,在瓷器发展上有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恢复了景德镇御窑厂,其二是设立了专门的督陶官。康熙青花瓷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丽明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纹饰优美, 成为清代其他朝所无法比拟的, 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青花瓷器的高峰。
梅瓶是传统名瓷,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清代,御窑厂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梅瓶造型柔和圆润,犹如亭亭玉立的美人一样,如东坡诗句“欲把梅瓶比西子,曲直刚柔总相宜”那样令人陶醉,格外淡雅动人。
梅瓶
此梅瓶瓷质细腻,造型古朴大方,青花淡雅。直口,束颈,肩丰腹圆,腹至胫渐收,胫至足稍外撇,圈足。其施釉明亮滋润,青花发色鲜艳明快。以青花露白技法成孤傲冬梅,三两白梅,寒冬绽放,孤傲高洁。笔意潇洒,浅淡雅致。底部署青花“康熙年制” 四字。其胎体坚致,釉质细腻,釉面莹润,青花成色苍翠妍丽,浓淡相宜。纹饰笔意酣畅,洒脱自然,层次分明,构图有序,笔法精炼,线条流畅。整体器形端庄周正,釉水肥润,气泡如雾,青花清新淡雅,是康熙时期的青花瓷的典型器物,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瓷器,犹如岁月长河中一块隐隐闪光的瑰宝,令人回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绽放耀眼的光芒,开创了中华美学盛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