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的几个经典片段。
关于素质教育
国内近年来流行“素质教育”,可惜的是,没有主心骨的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书法错当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事、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这些才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才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的必要素质。这种素质名牌学校、高级辅导班都没有精力和义务去培养,只有那双推动摇篮的父母之手,才能给孩子这份成长的礼物。
学了英语、学了古筝、学了舞蹈、学了围棋就觉得孩子出息了?听着家长在一起骄傲地说着自己孩子的成绩时,我真的很无奈,他们完全忽略了,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没有练就足够的生存技能,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心态像“草莓族”,生活做“嘴老族”,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错。错在父母亲没有给这些孩子科学的、规范的、智慧的家庭素质教育,以至于这些孩子走出校门后失足在社会起跑线上。
大约三年前,有一次,我送子豪去上播音主持课,子豪突然不想去了。一想到专门开车半小时去上课,哪能说不去就不去呢?我狠狠地把他吵了一顿,然后强迫他去上课。课后,我看到他开开心心地从教室出来,心想,看来我的坚持是对的嘛。
如今回想起来,很可能就是这种方式,使得子豪的自信心不足。
关于“过度抚养”
反思“过度抚养”的弊端,观察犹太家长撤退一步的家教策略,我慢慢理解了“慢养”是效能更高的家教理念。如果说,父母这份工作可以用绩效来考评,100分的过度抚养不见得是成功的标准,换个思路,80分的慢养型父母,可能会取得更好的业绩。
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一句名言,可能对叱咤职场的新爸妈来说更有说服力,他说:“一个获100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无独有偶,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有一部关于胡杨树生长的纪录片,讲述的是培林专家种植胡杨树的诀窍,正好也暗含对“过度抚养”与“慢养”的反思。若频繁地给胡杨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会不往泥土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适当地控制施肥浇水,胡杨树的根自会拼命向下扎,恨不得把根穿过沙士层,一直扎进地下泉源中。有这么深的根,胡杨树何愁不枝繁叶茂,何愁会轻易被暴风雨击垮?
胡杨树生长的原理跟养孩子一样,父母若想要孩子的生命之树根深叶茂、顶天立地,就不能给他过度的水分和肥料,必须以长远眼光鼓励他奋力向下扎根,这才是爱之则为之计深远。
有时候父母也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应对能力,而给予过多的期待,操之过急,这种过度抚养不但加深孩子的挫折感,也让孩子失去向下扎根的动力。人生之路漫漫,家长之爱殷殷,“慢养”就好比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修建起一个个加油站,既鼓舞孩子尽心力向前跑,又保证他能够跑得更远。
必须深刻反省,相信大部分中国父母都远不只80分。
学一门外语
一大一小两只老鼠,约好一起出去游玩。玩耍得尽兴而归的路上,遇见了一只猫。猫鼠狭路相逢,两只老鼠落荒而逃,跑进了一条死胡同,被猫堵在了里面。
“这下我们肯定完了。可惜我死后,我的家人还不知道我死在什么地方啊!”大老鼠绝望地说。
这时,响起一阵狗的狂吠声。大老鼠胆战心惊地睁开眼睛,没有狗的踪影啊,只看见小老鼠诡异的微笑。再一瞧,那只堵在胡同口的猫早就逃之天天。
大老鼠不解地问小老鼠是怎么回事。
小老鼠得意地笑着说:“我学狗叫把猫吓跑了,你看,掌握一门外语有多么重要呀!”
为了鼓励孩子们学好外语,沙拉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性。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子豪听。
—end—
《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后裔沙拉,她很好地融合了中国和犹太人的优秀教育理念,并巧妙地克服了中国教育的弊端,使得她的三个孩子都成为了人生的赢家。她的教育理念绝对值得现代中国父母好好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