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有德旅游败,盗名「开光」发黑财!
牧雲散人╱2018.3.4
某夜,牧雲散人正应朋友之请于灯下篆印,十方山人忽然到访,散人起身相迎。山人拿过印篆看了看,忽然问曰:“兄所刻印篆开光否?”
“开光?开光做甚?”散人一脸不解。
“开了光好卖大价钱啊!”
散人一听,乃明山人之所讽,笑曰:“道兄亦如此幽默!”
山人亦笑,曰:“兄居人世,当受此好处才是。人皆以「开光」之名发其财,动辄成十倍之价。以兄之名若贴以「开光」二字,欲发此财,其不易乎?!”
一番调侃,气氛愉悦,散人遂烹泉斟茶,问曰:“道兄忽然到访可有事否?”
山人曰:“无甚事,一时寂寞,到此讨杯水喝而已。”
“道兄亦有寂寞之时?”
“然也。山中景致虽好,鲜有人共语,所谓「好风无人会」。不然,何以寺庙道观大搞旅游?大兴佛事?!”
散人笑曰:“如此说来,道兄意欲将缘初山开发成旅游景点?”
“别!别!那受不了!在下可受不起如此折腾!别说每日接待万八千人,就是几十号人也受不了!名山虽有德,也不够游客一番糟蹋。面上光鲜,实际名山之德亦很快毁败殆尽!”
散人道:“道兄所言极是!地有地德,名山之德虽厚,也还因了几百年上千年来有那么多高人、真修虔敬之人一点点累积起来。而今游客有几个以虔敬、敬畏之心而去?还不是摆个pose拍个照片,回去好和别人吹嘘「这地方我去过了」!”

山人面色凄然,叹道:“人们哪里知道另外空间的场态经不起这般折腾!那些名山大川再如此下去,不知会成什么样子!过去那些很好的寺院道观,原本都有觉者的法身在那里,这些年开发旅游,每天游客如织,钱是赚了不少,而神佛的法身却都走了,那么狐黄白柳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要上去。但是游客哪里知道真实情况?你看都在那里磕头。给谁磕?只能给这些低灵乱七八糟的磕!”
散人摇头道:“是啊!有多少和尚借「开光」之名在发财?谁便念几句经就可以翻倍几倍高价卖给游客!可是游客也能信了,就看他剃了光头、穿着一身和尚的衣服?!”
山人道:“说到「开光」,现在有几个和尚知道「开光」的真正意思?——那是请觉者的法身到佛像上来!「开光」之后把佛像作为一个有形的身体在人中供奉,目地是保护加持真正的修炼人,而不是为了保佑不修炼的常人!那些以「开光」之名发财的假和尚有哪个具备了能请觉者法身的威德和能力?实际上请来的是邪灵附体。买的人不知道,把一个附有邪灵的佛像供在家里,或者戴在身上,还能好得了?!”
散人叹道:“人就迷于表面现象,看到穿袈裟的就说是「大德」,进到寺庙就烧香磕头。不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到处求这求那,说白了是在招邪!古人讲「三尺头上有神明」,心念正自然就有神暗中护佑着,心念不正,求什么都没有用!”
“正是!所谓「道不外求」!”山人说着,拿起一个刻有佛像的印章端详了片刻,道:“道兄所篆印章,有不少是有佛像之印,简约中求真实,以能启发人之真念为是。所篆之印亦只给修道者,此番用意,亦已明矣。”
散人道:“虽然天地有大美,所行无声之教,天书亦无字,而道法蕴于其中,但是人不容易理解,不容易领悟。所以借用「有形」之物像,来启发正导人。”
山人黯然道:“佛度人须要下到这十恶毒世来,以人言开示,以自身行教,有几个人能体会这份慈悲苦心?其实早期佛教没有寺庙也不塑像,之后才有建庙塑像的事,这是为给人以方便,因为面对中下根器之人,需要形式上的引导。但是有了形式又容易囿人,后人会越来越钻到形式里面去了,以致在建庙塑像上的用心超过了一切,把建庙塑像拜佛当成了比修心更重要的事,这就本末倒置了!”

专题推荐:真言軼錄
往期精选:透虛同歸去,含笑金剛乘|璞玉未开,请善葆之|欣悦|得度|選擇|饋贈|父親|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