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
领域:技能,读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12年12月第21次印刷
阅读时间:2018年1月24-25日
【阅读感受】
已是第二次阅读本书,犹记得三四年前第一次阅读该书时,从头读到尾,感觉特别晦涩难懂且琐碎,根本不懂为什么这本书如此受追捧。这次阅读,结合了之前读过的阅读方法,采取了边读边做笔记的方法,不得不从目录开始,寻找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架构,有时甚至得从中间部分读起或者跳过一大部分,但是换来的却是更清晰的逻辑和框架。昨晚睡前都能想到和忆起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虽然跳过了不少我认为不重要的内容,没有一字一句读,但感觉收获却更大。读书这件事,开始越来越有意思了。

【本书概要】
这本书主要谈论的是阅读的目的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主要从阅读的四个层次出发,讨论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方法及要点,并列举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和一般规则。
第一部分、阅读的目的和方式
阅读的目的:增长心智,了解世界和自己,不是为了懂得更多知识,而是为了变得更有智慧,更懂得生命。
一般阅读的目标:1)获取资讯,2)求得理解。BUT,好的阅读应当是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阅读,应当是自我发现型的,运用我们的头脑去增加知识或理解力。
阅读的艺术包括思考、观察、记忆、想象力、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主动阅读
好的阅读是主动阅读。

(一)主动阅读的基础,回答四个主要问题:
1)该书的主题,以及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分解出关键议题。即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作者主要的想法、声明和论点。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全部or部分or全都不?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
(二)记笔记
1、笔记的形式:划线、做记号、
空白处编号、 空白处记下其他相关内容的页码、 圈出关键字或关键词、空白处做笔记(大纲、框架结构)
2、三种笔记法
1)结构笔记:只有主题和框架,没有细节
2)概念笔记:主题阅读
3)辩证笔记:相同主题不同书籍
第二部分、四种阅读层次

一、基础阅读
青少年,从一本书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主题上,对不同作者所提出的观点作比较。
二、检视阅读
有系统的略读skim或粗读pre-read

1、略读(读什么?)
1)书名,序、目录、索引、作者介绍,判断是否想要更进一步读这本书。
2)从目录中,挑选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然后把全书翻阅一遍,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两三页找出作者的观点总结。不超过一小时。
2、粗浅地阅读
阅读速度,快慢相宜,第一次看不懂也不要停下来,别担心,不懂的地方第二次再看就能更懂些了,
逗留与倒退:尽量减少倒退和重复,用手指扫描,加快速度。
理解的问题:不要企图了解每一句话。
摘要:读不同的书,用不同的速度,快但不失理解力。
三、分析阅读

(一)第一个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进行分类。
虚构的小说类vs说明性的论说类(实用性vs理论性),应用型VS理论型作品。
实用性的书讨论:应该、应当、好、坏、结果、意义等;理论型作品常说:是或不是。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即全书纲要及各部分的纲要。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理论性的问题:某件事存在么?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为什么?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不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
应用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采取什么行动?什么顺序?等。
(二)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没有共识是怎样的??)。
6、从重要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演绎&归纳推理)
8、找出作者对4的解答。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三)第三个阶段: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9、在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急于评论,急于批判。
10、当不同意作者观点时,要理性表达意见,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11、尊重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要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意见:是有证据和理论支持的评断。
辩论的规则:双方都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没有偏见,也不带情绪,尽力尝试不偏不倚,避免认知盲点,带着同理心阅读。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除非读者能够证明作者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符合逻辑,分析不够完整时,才能够指出作者的问题,并且能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才行。
四、主题阅读
(一)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范围(运用检视阅读法)
1、针对所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初级书目。(可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等)
2、浏览书目上所有书,确定哪些与你要阅读的主题相关,并就该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五个步骤: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检视阅读法,浏览第一阶段确定的与你主题相关的书籍,找出最相关的章节(把重点放在主题上,而非上述单本书上)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领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心中建立起一组词汇,那都用这个去套。
3、厘清问题,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问题--阅读之前,心中要有一套问题吗,然后从不同作者那去找答案。
4、界定主要和次要议题。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旁。
5、分析这些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议题间的关系也要清楚第界定出来。
注意:主题阅读要尽可能地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
第三部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一、阅读实用型书籍
重点:实际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1、说明规则型:烹饪书、驾驶指南等,叙述式,确切可行的。关于: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此外,要了解所读书的基本共识、主旨、论述是什么,觉察作者的雄辩,是否情绪用字?还是客观的。
2、实用原理型:阐述形成规则背后的原理,如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巨著等。
此类书籍,要重点读出以下内容:
1)这本书在谈什么?
2)作者的共识、主旨和论述。
3)内容真实么?
4)这本书与我何干?
二、想象文学类书籍
(一)三不要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学给你带来的影响力。字里行间。
2、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内容细节是什么?如何表现?
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二)一般规则:
1、作品分类。诗歌、小说、戏剧等。
2、抓住书的大意。情节中有大意。
3、不仅要简化大意,还要知道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的。
三、故事、戏剧与诗歌
1、故事(小说):小说能够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的许多需要。可以经验之,却不必亲身经历之。
2、史诗:要求你集中注意力,全心参与并运用想象力。
3、戏剧:假装看到实景演出、朗读剧本都有帮助。
其中悲剧是很难读的,但是有少数悲剧包含了人类能表现的既深刻又丰富的洞察力,值得一读。例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莫里哀、希腊悲剧。
4、诗歌:朗读出来,不要停。
四、历史书
1、阅读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在发生的事。
阅读要点:1)对所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不知要关心在过去某事某地发生的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这般行动。
2、阅读传记和自传:从这个故事里获得启发,指引生活。
3、阅读当前的事件(如新闻报道),带着问题去读:
1)作者想要证明什么?2)他要说服谁?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4)他使用了什么特殊语言?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么?
五、 阅读科学和数学
参考阅读论说性书籍的规则。找到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找出事实、假定、原理和证据之间的关联灯。
六、阅读哲学书
两种不同的哲学领域:
1、理论或思辨型哲学:讨论存在与变化;
2、规范型哲学:讨论善与恶,好与坏,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
七、阅读社会科学
着眼于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而非特定作者或书。关于一个主题通常要读好几本书。
写在最后:本书也属于实用型书籍的一种,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只能靠实际行动来解决。如果不去应用本书中学到的阅读的方法,那么这本书的意义其实有限。试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