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大家讲述一个这样的场景:
早上7点你的收音机闹钟响起, 播放的是你之前从未听过的歌曲,
但你的确很喜欢这首歌。Pandora电台(可免费根据你的喜好播放歌曲) 的优势在于, 根据你听的音乐, 电台掌握了你的品位。 这些歌曲本身可能借助机器学习来播放。 接下来你吃早餐, 阅读早报。 早报在几个小时前印好, 利用学习算法, 印刷过程经过仔细调整, 以免报纸出现
折痕。 你房间的温度刚刚好, 电费明显少了很多, 因为你安装了Nest智能温控器。
你开车去上班, 车持续调整燃油喷射和排气再循环, 以达到最佳的油耗。 你利用一个交通预报系统(城市大脑) 来缩短高峰时段上下班的时间,
这当然能减缓你的压力。 上班时, 机器学习帮你克服信息超载。 你利用数据立方体来汇总大量数据, 从每个角度观察该立方体, 获取最有用的信
息。 你要决定是采用布局方案A, 还是采用布局方案B, 以便为网站带来更多的业务。 网络学习系统会尝试两种布局方案, 并给予反馈。 你得对潜在供应商的网站进行调查, 但网站的语言是外语。 没关系, 谷歌会自动为你翻译。 E–mail会自动分类并归入相应的文件夹, 只把最重要的信息留在邮箱里, 非常方便。 文字处理软件帮你查找语法和拼写错误。 你为即将到来的行程查找到一个航班, 但决定推迟购买机票, 因为必应旅行
(Bing Travel) 预测票价很快会下降。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以上这些, 要不是机器学习帮助你, 你可能要马不停蹄地亲自做很多事情。
你在休息时间查看自己的共同基金, 大部分基金利用学习算法来选股, 其中的某些基金完全由学习系统运作。
午餐时间到了, 你走在大街上, 想找个吃饭的地方, 这时候用手机上的美团
点评应用程序来帮助你。 你的手机充满了学习算法, 它们努力工作, 改正拼写错误、 理解口头指令、 减少传输误差、 识别条形码, 还有其他很多事情。 手机甚至可以预测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然后依此给出建议。 例如, 当你吃完午餐后, 它会小心翼翼地提示你, 下午和外地来访者的会面要推迟, 因为她的航班延误了。
下班时夜幕已降临, 你走向自己的车, 机器学习会保证你的安全, 监测停车场监控摄像头的录像, 如果探测到可疑人的行动, 它会提示不在
场的安保人员。
在回家路上, 你在超市门口停车, 走向超市货物通道, 通道借助学习算法进行布置: 该摆放哪些货物, 通道末尾该展示哪些产品, 洋葱番茄辣酱是否该放在调味酱区域。 你用信用卡付款。 学习算法会向你发送信用卡支付提示, 并在得到你的
确认后完成支付。 另外一个算法持续寻找可疑交易, 如果它觉得你的卡号被盗, 则会提示你。
人工智能是什么?
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亦称机器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的手段实现的人类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的一个比较流行的定义,也是该领域较早的定义,是由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的 达特矛斯会议上提出的: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但是这个定义似乎忽略了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另一个定义指人工智能是人造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总体来讲,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大多可划分为四类,即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行动”、“理性地思考”和“理性地行动”。这里“行动”应广义地理解为采取行动,或制定行动的决策,而不是肢体动作。
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
也许你感觉不到人工智能的存在,但是人工智能早已走进你的生活。
人工智能来了
这句话对不同的人群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普通公众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认知, 始于2016年初Alpha Go的惊世对局。 在欣赏围棋对局的同时, 人们总是不惜发挥丰富的想象, 将Alpha Go或类似的人工智能程序与科幻电影(《机械姬》)中出现过的, 拥有人类智慧, 可以和人平等交流,甚至外貌与你我相似的人形机器人关联起来。
我们可能有以下的疑问:
- “人工智能来了?
- 他/她在哪里?
- 他/她长什么样儿?
- 他/她说中文吗?
- 他/她是好人还是坏人? ”
但是与我们更相关的可能是下面的问题:
-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吗?
- 我们真的准备好与人工智能共同发展了吗?
- 我们该如何在心理上将人和机器摆在正确的位置?
- 我们该如何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
想真正理解和认识人工智能,首先我们必须面对一个可能让很多人难以相信的事实:
人工智能已经来了, 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
请抛开人工智能就是人形机器人的固有偏见, 然后, 打开你的手机,我们先来看一看, 已经变成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的智能手机里, 到底藏着多少人工智能的神奇魔术。

可能很多人都猜不到,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是手机上许多应用程序的核心驱动
力。
- 苹果Siri、 百度度秘、 Google Allo、 微软小
冰、 亚马逊Alexa等智能助理和智能聊天类应用,
正试图颠覆你和手机交流的根本方式, 将手机变
成聪明的小秘书; - 新闻头条等热门新闻应用依赖
于人工智能技术向你推送最适合你的新闻内容,
甚至, 今天的不少新闻稿件根本就是由人工智能
程序自动撰写的; - 谷歌照片(Google Photos) 利
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识别图像中的人、 动物、 风
景、 地点……快速帮用户组织和检索图像, 美图
秀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对照片进行美化,
Prisma和Philm等图像、 视频应用则基于我们拍的
照片或视频完成智能“艺术创作”; - 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 谷歌、 百度等搜索引擎早已提升到了智
能问答、 智能助理、 智能搜索的新层次; - 以谷歌翻译为代表的机器翻译技术正在深度学习的帮助
下迅速发展; - 使用滴滴或优步(Uber) 出行时,人工智能算法不但会帮助司机选择路线、 规划车辆调度方案, 不远的将来, 自动驾驶技术还将重
新定义智慧出行、 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 - 使用手机购物时, 淘宝、 亚马逊等电子商务网站使用人
工智能技术为你推荐最适合你的商品, 而先进的仓储机器人、 物流机器人和物流无人机正帮助电子商务企业高效、 安全地分发货物...
怎么样?
听起来, 小小的手机屏幕上, 人工智能是不是无处不在?
接下来, 让我们简单分析、 点评一下这些活跃在你我身边, 正在改变世界的人工智能技术:
新闻推荐和新闻撰稿
用手机看热点新闻是许多人每天都要做的事。像“今日头条”这样的新闻类应用之所以火爆, 主要就是因为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程序可以聪明地归纳每个人看新闻时的不同习
惯、 爱好, 给不同用户推荐不同的新闻内容。 带
智能推荐功能的应用如果做得好, 用户就会觉
得, 越经常使用, 机器就越懂得自己的“心思”,
一段时间后, 这个应用程序就不亚于一个量身定
制的新闻管家了。
而且, AI的魔力还不止于新闻推荐。 你知道
吗, 现在, 相当数量的新闻内容, 根本就是由计
算机上的人工智能程序自动撰写的!
2013年, 机器自动撰写的新闻稿件数量已达3亿
篇, 超过了所有主要新闻机构的稿件产出数量;
2014年, Automated Insights的人工智能程序已撰写出超过10亿篇的新闻稿。
机器视觉
人脸识别, 这几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机器视觉技术, 是人工智能大家庭中的重要分
支。 近年来,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
能程序对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超过了人类的平
均水平。
很多公司都为员工发放用于出入公司的门禁
卡。 但现在很多公司, 已经没有人佩戴门禁卡。
只要在公司大门上装有一个高分辨率的摄像头,
员工走近大门的过程里, 与摄像头相连的计算机
中安装的一套名为Face++的智能软件会实时采集
人脸图像并与系统中存储的员工照片进行比对,
系统认识的“熟人”可以自由通行, 系统不认识
的“陌生人”则会被拒之门外。
人脸识别不仅仅可以当保安、 当门卫, 还可
以在手机上保证你的交易安全。 不少手机银行在
需要验证业务办理人的身份时, 会打开手机的前
置摄像头, 要求你留下面部的实时影像, 而智能
人脸识别程序会在后台完成你的身份比对操作,
确保手机银行程序不会被非法分子盗用。广义上的机器视觉既包括人脸识别, 也包括图像、 视频中的各种物体识别、 场景识别、 地点
识别乃至语义理解。 所有这些智能算法目前都可以在普通手机应用中找到
AI艺术
2016年夏天, 一款名为Prisma的手机绘画程
序在大家的朋友圈里流行开来。 Prisma并不是用
程序凭空作画, 而是根据用户指定的一张照片,
将照片变成特定风格的画作。

。。。
时间有限,先举这几个例子,如果大家有兴趣稍后咱们可以更加深入的探讨哦。
人工智能前景怎么样?

未来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将连在一起。这里可以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做IoT,万物互联。所有的东西,不光是计算机,我们人,以及我们所有的物品都连在一起,甚至我们的一些行为,它们彼此的关系也是相连的。
为了做到万物互联,关键技术有三个,它们的作用也不同。
- 1.人工智能,我们把它想象成未来的社会。未来的世界是一个超级智慧的机器,人工智能就是它的大脑,可以对应成我们人的大脑。
- 2.IoT,相当于人的感官,我们的眼睛、手、耳朵、鼻子等等,它收集所有的信号,这些信号特别多,数据量非常大,必须要用人工智能来处理,我们一般人类的大脑处理不了。
- 3.区块链,你可以理解成是一个神经系统,因为所有的信息的交易、传递,包括从收集到大脑的处理,这个中间过程都可以由它来完成。
在这可以给出一个公式:AI+ IoT+ Blockchain = Super AI(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超级人工智能)。
2018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发表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人工智能”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后,今年再度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文,而这一次,报告则进一步强调了“产业级的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就被抬上经济发展重要举措的大台面:“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去年的首次列入,到今年的首条建议,人工智能用另一种跨越发展的方式证明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
报告人工智能关键词:研发应用、智能产业、智能生活、改造提升
请大家脑补未来3年,5年,10年人工智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我是怎么转到人工智能这个行业的?
其实我也是阴差阳错的进入到了人工智能这个行业,我大学读的通信工程,研究生电子科学与技术,但是跟着导师做的课题是机器视觉类的研究,也就这样开始接触相关的技术,相关的领域和应用,研二研三的时候开始实习:主要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相关的岗位,然后去年毕业工作顺理成章的一直做这块的内容,现在在做的主要是深度学习:识别人脸啊,识别人啊等各种目标。如果你也有兴趣咱们可以共同学习哦
典型的学习网站和其他资源
推荐大家几本人工智能科普本书:
1、《终极算法》习大大都在读的书
2、《人工智能:李开复谈AI如何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的未来图谱》-李开复;王咏刚
3、《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杨澜
科普视频:
1、《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杨澜
2、中国人工智能之路
以下都是偏技术的:
1、机器学习速成课程
2、深度学习工程师-吴恩达给你的人工智能第一课
3、网易云课堂
4、七月在线(收费)
5、github搜索各种源码教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