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社会心理学28-自我服务是如何影响我们的?|20190703

社会心理学28-自我服务是如何影响我们的?|20190703

作者: 数据产品化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17:05 被阅读0次

还记得罗胖在2018的跨年演讲中讲过,网络上的现象是多数人都认为“楼主素颜7分,妆后8~9分。“知道那时我才知道原来那么多人和我想的一样一样的。

以上的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对自己感觉良好。

心理学家在对自尊的研究中发现,即使得分最低的人,给自己的打分也在中等范围。

在53个国家开展的自尊研究中,每个国家的参与实验者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实验分数的中位数。

尤其,在最近针对大学生(出生在1991-2000)年间的实验中,在自尊量表中最常见的是“完美”的自尊。

在哪些既能靠能力又能靠运气的场景(游戏、考试、应聘)中,更多的人在得知结果是成功后,会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他们会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如果失败,则愿意把失败归结于运气差。

同样的,政治家也习惯于这样操作,成功时把胜利归功于自己;一旦失败,就会各种甩锅。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1」,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强大的偏见之一。自我服务偏见能够激活我们大脑中与奖赏和愉悦相关的脑区。

所以,相反的,我们对于那些反面的事件也就能够理解了,比如:

离婚的人总会把原因推给对方;

经理总是会把业界不好的锅甩给员工,说员工工作不够努力;

以上说了很多关于我们自我服务偏见的理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坏参半的特点,对于积极的事物,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但是对于消极的事情,却容易降低我们的责任感。

专栏作家戴夫·巴里(Dave·Barry,1998)提到:“有一个东西是我们所有人都共有的,无论民族、性别、肤色、经济地位和宗教背景,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比普通人要强。”

同时,

我们也相信我们在大多数主观和令人向往的特质上强于一般人,比如:

伦理道德;

工作能力;

美德;

聪明才智;

包容度;

赡养父母;

健康;

洞察力;

吸引力;

驾驶技术;

观察我自己,我对于Barry所说的,竟无言以对。

相信你也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几乎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的很多能力是在平均水平以上的,这个是真实的吗?

研究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怀疑这个现象的真实性。

研究者伊拉诺·威廉姆斯和托马斯·基洛维奇通过实验,“让人们在一项实验中用真钱作赌注来评估与他们相关的表现时,他们发现,人们确实是相信自己提升了自我评估。”

好神奇,是不是?

我也觉得是。

接下来说另一部分,关于盲目乐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人们(尤其是千玺一代,00后的朋友)对于未来大多数是非常乐观的,而且,最近一些年盲目乐观的人的数量是增加的。

数据为证,

上世纪70年代,50%的美国高中生认为自己未来会成为很好的“职员”(这在当时应该是最好的评价了吧)。

2000年,超过50%的高中生认为他们能够取得硕士学位,实际能做到的只有9%。

2006年,超过2/3的学生相信他们未来会跻身于20%人群。

盲目乐观也是有好处的,它更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和幸福感。

甚至有人认为,这个乐观情绪是我们携带在基因中的,乐观主义者更多是因为相对悲观主义者更容易存活,就像遇到危险拔腿就跑的个动作一样,没跑的那些基因都没有传递下来。

盲目的乐观让我们更加脆弱。由于相信自己总能幸免于难,我们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预防措施。

例如,2005年很多购房者,抵押房贷者、投资人都表现的十分乐观,认为房价未来不会跌,结局就是这些人全部都负债累累。

自我服务偏见如何作用于我们

【1】:自我服务归因: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lf-serving_bia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28-自我服务是如何影响我们的?|201907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sc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