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杏花盛开的时节,我慕名走进了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岳家寨。
岳家寨是一个典型的山寨,原名为“下石壕”,全村人皆姓“岳”,早年村民们对内称“岳家寨”,对外则称“下石壕”,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有家谱为证,这里的村民其实都是抗金英雄岳飞的后代。当年岳飞因遭秦桧的陷害而惨遭不测,同族的人为了躲避迫害,就举家从河南辗转迁移到太行山深处隐居起来,在这个权力触摸不到的地方,岳飞的后人繁衍生息下来,一辈辈形成了现在用石头搭建起来的前后两寨。这里虽隶属山西的平顺县,但河南的游客颇多,也许他们来到这里更多的是表达对引以为豪的同乡一种缅怀和追思吧。
这山寨很小,全村有38户, 97口人,保存相当完好,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来到这里的人无不称赞这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这里群山环抱,山高谷深,从平顺县的石城镇到这里有15公里,道路曲曲弯弯,一路向上,一直到了修在太行山巅的“太行天路”才算到了岳家寨的大门口,然后还要几公里才能到达岳家寨的人家,路虽是水泥路,但还是极不好走,路上遇到进镇的两个村民返回,我们心疼地捎了他们一程,从他们口中得知到石城镇单程就要走三个多小时,可想这里的百姓出山有多难。
费如此大的周折才来到这里,可不能匆匆返回,借宿在农家里,才能全方位地体验这人间仙境,体验山寨与众不同的傍晚和清晨。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薄雾笼罩了大山,坐在农家大门口的石凳上,眼前是群山连绵,一条水泥路从远处延伸到这里,这家坐落在村庄的最前排,观景的视线极好,万里景色都能纳入胸怀。因为是阴天,看不到星光,就默默坐在那里,看山寨一点点暗下来,听山寨一点点静下来,大山、寨子随夜色都进入了沉睡的状态,我回到屋里躺下,怎么也舍不得睡去,山寨里会不会还有什么动静在睡梦中被错过?听不到“犬吠深巷中”(考虑到卫生问题,村里不让养狗,是不是缺少了点韵味儿?)也没有牛马羊驴的叫声,一切都归于沉寂。
突然有了人语声,是从村里的广播喇叭里传出的“明天是清明节,全体村民请注意,山上祭拜一定不要烧纸,各个山头的负责人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这声音好像穿越了几十年,在此时此地恰好传到了这里,顿时感觉时光倒流了,我又回到了那少不经事的童年,苦涩而温馨……还是早早睡吧,明天要早起看山寨美丽的早晨。
夜里的一两点钟,偶尔有滴滴答答的声音,真诚的山寨好像懂得人情,“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夜晚悄然而至,它不仅滋润了万物,更慰藉了我向往童年老屋的心理,这怎是一个“幸福”了得。我确信和这里是有缘的,不是不期而遇,而是深情的等待。
清晨五点左右,第一声鸡鸣把岳家寨唤醒了。“雨后春容清更丽”,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千峰万壑在晨曦中似画又胜过画,被雨洗过的岳家寨的清晨是暖意的,是透亮的,我轻轻走在石板路上,想转尽寨子的每一个角落,只怕踩脏了一块石板,怕扰乱了山寨静谧的清晨……
“游客们请注意,由于昨晚下雨,路比较滑,上山一定要注意安全,你们要爱护这里的卫生,我们岳家寨人感谢你们。”这是大喇叭里再一次传出的声音,我又一次被“幸福”击中,仿佛有回家的感觉。爬到太行山顶再俯瞰岳家寨,是那么渺小,可它却经历了风雨近千年的洗礼,烟火人家的代代相传,这是不灭的千年,是重生的千年,也是不屈的千年,一层层错落的梯田是见证,一排排整齐的花椒树是见证,阳光朗照,仿佛一颗颗汗珠在石头上在枝条上滚动,岳家寨人仿佛是生长在石头缝上的松树,再苦再难也能生存,一年四季皆成美景。
看村寨人质朴的笑容,能感到老子说的“绝学无忧”有多对,和他们聊天,他们也不羡慕大山外面的繁华,他们认为这里有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他们的执着让我感动。他们愿意受苦,可不愿受到不公的待遇。这里有一个奇怪的规矩,进村时每个游客要收5元钱的卫生费(雇人打扫村里的卫生,这可以理解而且不错。),同时住宿统一安排(就是你看不到你住的人家的地理位置,也看不到家里的情况),不管条件怎样一律每人20元,在村口就交。我撒谎说晚上不一定住这里,用这样的方法才选中了自己喜爱的人家。村民说:这20元钱村里还要抽去五元。实际到他们手里只有15元。你想想:统一安排住宿,游客少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出现有的人家天天客满,有的人家闭守空门呢?不出我所料,果然和村民闲聊中得知游客少的时候,客都被领导拉入自己家中了,如果村民私自拉客,村里知道还要罚款,你说村民心里能平衡吗?人人都有眼睛,都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绝学”就能“无忧”吗?
当初人们逃到这里就是为了躲避权利的伤害,可如今权利再次伤害了村民,岳家寨只能算是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并不是精神意义上的“世外桃源”,看来有人类栖居的地方,就不会有“净土”,我愤懑,我无奈。
正值清明时节我来到这里,村庄盛开着杏花,美不胜收,时令上的“清明”风清气爽,政治上的“清明”之风何时能刮到岳家寨呢?人们喜爱的不仅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更盼望的是公平和谐的“春天”,谁说不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