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5 星期二 晴
最近最有比赛感的一场是前几天跟周大人打乒乓球,七局四胜制,最终我输了。
整个过程很像那么回事,头两局我很轻松取胜,接下来周大人连扳三局,第六局打到11比11往上的比分,我艰难取胜。果然来到了第七局,又打出一个14:14往上的比分,我头一次打乒乓球生出紧张感,最后周大人笑到最后。
那天除了我跟周大人,还有个观众(要是没有观众,我跟周大人估计也不会那么入戏),周大人的师兄兼教练。当然我们的具体比赛内容没什么好值得探讨的,我想分享的是另外两点。
1.进步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我到了活动室,看到周大人跟师兄在练球后,说的一句玩笑话,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改了下。
别人我不敢说,就我自己而言,我的兴趣可谓是相当广泛了,但是真正坚持在发展的寥寥。很多都因为玩了几次没有什么提高慢慢就弃了。其实周大人跟我是一类人,为什么她近来比较痴迷乒乓球,也是因为有个师兄很耐心带着她一起打,有针对性训练她,她有了常人肉眼可见的进步。进步是自我激励最好的方式。我那天状态蛮好,抛出了第二个金句,我问道:
“你知道有了明显的进步后,第二步需要做什么吗?”
师兄说,“多练习,熟练掌握”。
我笑了笑,又自答道:
“出去跟以前的球友再去切磋,强化进步的感觉,最大化体会进步的乐趣。”
2.比赛最好玩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几个月前我就想到过,那次也是跟一个新朋友打球,前面一两局他压制我,第三局后我掌握了他打球的规律,继而反客为主,他的击球没办法再威胁到我,那么留给我的只有两个字,翻盘。
跟周大人打的这次,我的角色变成了我上次击败的那个对手,周大人成了我,很奇怪的一次置换体验。比赛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你要去找对方的破绽,同样对方也在找你的破绽。所以打球到最后,有一部分又回归到脑力劳动上。顶级比赛更是如此,我慢慢回想起林丹跟李宗伟的14年男单决赛,更验证了我这个观点。
打到第五局往后,我发现周大人变聪明了,之前她的破绽她自己有意识的在补强并且成功了,我变得不知道该如何再去得分,心态便慢慢不稳了,最后两局已经是强弩之末。要说现在周大人技术压制我还为时尚早,但在那场比赛里她的球商胜过我,我是认的。
网友评论